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医院难觅“隐私线”

2007-12-21 09:58: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多数人对于“一米线”的启蒙来自于银行。其实,有一个地方比银行更需要“一米线”,那就是医院。在银行,“一米线”是条“安全线”,而在医院,“一米线”是“安全线”,更是“隐私线”。

  记者走访了中日友好、朝阳、安贞、宣武、友谊等多家医院,发现多数医院未设有“一米线”,而在唯一设有“一米线”的中日友好医院里,患者对“一米线”却视而不见。

  挂号台“公布”病情――羞

  不少人到医院就诊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挂号台前挤得水泄不通,病人只能当着众人的面,尴尬地小声说出自己身体哪个部位“不适”和需要挂哪个诊室。有时候遇上周围环境嘈杂,工作人员没听清,说句“大声点儿”,病人就只能再羞答答地“嚷”出病情。

  12月11日上午10点,记者在朝阳医院挂号、收费窗口没有发现一米线。挂号窗口前排起了长队,因为朝阳医院挂号处呈狭长状,竖队排不开,许多队伍都“拐了弯”。记者在挂号处观察了近半个小时,不时就能听到各种涉及“隐私”的挂号咨询,有的人想挂妇科,有人想看结石病,还有人陪同妻子过来检查怀孕没有。往往前一个人在挂号的同时,后面一个人早已挤到他旁边。 

  12月12日,记者到达宣武医院时发现挂号处人并不多,窗口前只有六七个人在排队。即使在人这么少的情况下,有些人也并不注意拉开排队时的距离,前一位患者正在挂号,后面一位早已迫不及待地挤到窗口旁边“候着”挂号了。

  没有设“一米线”的挂号窗口和收费,除了隐私得不到保护,财物安全问题同样让人担忧。在安贞医院就诊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就是因为人挤人,几个月前他在这家医院里丢了钱包,幸好陪同的家人身上带着钱,当天差点就看不了病。

  拥挤的医院成了小偷频频光顾的场所,而需要掏钱缴费的挂号处和收费处则是小偷们“大展身手”的绝佳舞台。难怪记者在中日友好医院门诊大厅门口看到几块牌子上用图像形象地演示小偷盗窃案例,提醒患者注意保管财物,而安贞医院的收费处竖有醒目标识:“包不离手,小心扒手”。

  诉病情多人“旁听”――烦

  比起挂号处财物安全、隐私因没有“一米线”而受到威胁来,在诊疗过程中缺少“一米线”,更让患者感到尴尬,尤其是在一些涉及“隐私”的科室

  记者调查中发现,现在看病“扎堆”的现象不少,但多数医院针对此现象推出的电子叫号、护士叫号,事实上也可以承担起“一米线”的功能。但在一些患者较多的科室,大家都怕别人插队,纷纷挤进诊室等着看病,导致了“人工一米线”效果大打折扣

  12月11日上午,记者在朝阳医院妇产科看到三个诊室的门都没有关,门上只挂着一条半长的白色门帘,而产科的门帘更是早被人掀了起来。虽然患者就诊由护士喊号,但记者发现,不时有等得焦急的患者掀起门帘往诊室里张望。泌尿外科同样由护士叫号排队,但记者发现很多患者直接挤在诊室门内“候诊排队”,候诊的人与正在看病的人距离不到一米,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对话有很多人在“旁听”。

  12月11日下午3点,记者发现安贞医院皮肤科两个诊室的门都开着,诊室里医生正在诊治病人,而分诊台就摆在诊室门外,但没有工作人员,来来往往的人往诊室内探望也无人劝阻。一位姓唐的患者告诉记者,看病过程中时常会涉及个人生活隐私,有人旁听总不太舒服。医生也告诉记者,有时候求诊者“一窝蜂”地围进来,令医生难以静心诊断,有的患者也会心存顾忌不愿畅诉病情,同时还会大大增加患者交叉感染的可能。

  化验单公开“传阅”――恼

  记者在体验时还发现,取化验单、臀部注射等就诊环节也非常需要“一米线”。

  本报曾报道《尿常规化验――端着尿杯游走的尴尬》(详见2007年7月4日),其中就发现一些医院将患者的化验单放在窗口任患者随意翻找,直接将患者的化验结果“曝光”。患者要是不想让报告上的内容被人家看了去,就得看准时机趁早下手。这些医院的取单处因为没有类似“一米线”的设施,窗口多少会围着些人,令一些取单病人感到尴尬。

  12月11日,记者发现中日友好医院化验单查询窗口前没有设“一米线”,患者挨个排队领自己的化验单,中间没隔多少距离。当前一个患者向工作人员咨询时,后一个患者也可听得十分清楚。

  12月14日上午,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一名姓齐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卫生部门对于医院里设不设一米线没有明确规定,应该是医院自行采取的措施,卫生局只是明确要求各医院应该尽量为患者提供便利,而怎样操作要依医院的具体情况。

  举手之劳划条线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研究,除了家人、恋人和挚友亲朋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恰好是一米,超过这个距离,人的心理就会觉得紧张不安,感觉个人安全和隐私受到了侵犯。这也是国际上所通用的“一米线”规定的由来。

  在挂号、收费、取化验报告、医生诊室前,给每个病人一米的空间,对于医院来说并非不可能,即使是人满为患的大医院。划条“一米线”,不涉及过多的成本开支,为患者带来的心理安慰却可能大得超乎想象。

  腾出一米距离,难的不在于医院,而在于患者之间。一方面,有人是碍于面子,对紧贴在身后的等候者选择了沉默;另一方面,排队等候的人对一米线视而不见,大大方方地踏入禁区,也不怕被前面的人怀疑自己居心不良;而划定一米线或采取“人工一米线”的医院,则对这种践踏规则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实,最后受伤害的依然是患者的利益。

  一米线,一个足以在心理上撑出方圆一公里安全区域的设置。但真正来说,最重要的不在地上,而在心里。如果心里没有这条“一米线”,即使地上划着,眼里也看不见,行为上也不会遵守。如何不让这条安全线形同虚设,其实需要患者们一起配合协作。

  有一条一米线,就多一条安全的保险带。

(责任编辑:姚青)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