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五轻五重"让人忧虑 医疗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2007-11-05 09:30: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自我剖析替代经验交流“唱主角”,成为近日在沪召开的首届全国人文医学教育暨医院服务论坛的一大亮点。300多位全国各医疗机构的专家充当“啄木鸟”,就人文医学教育、人文关怀及医患关系、医疗服务模式流程等环节找差距,提建议,共同探讨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五轻五重”让人忧虑

  “在医院中落实人文精神,必须狠狠抓住医疗这个首要环节。”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大连医学院杜治政教授指出,目前医学界对于医学人文精神内涵的理解仍存在模糊和空泛的情况,其主要表现为只讲人文精神的理念,不重视人文实践;只讲关爱,不讲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只讲关爱、尊重,不讲权利。

   杜教授认为,生物医学的发展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在与疾病抗争中医学界的人文精神有日渐淡化的趋向,即重疾病,轻病人;重治疗,轻照料;重实证检验,轻病人体验;重器官的恢复,轻心理的调理;重技术处置,轻伦理社会思量。“五轻五重”使人们在享受医疗先进技术益处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痛苦、忧虑和疑惑。

  贫困人群更需人文关怀

  医院的人文关怀,许多地方应通过医院管理来实现。但有专家指出,当今医院管理人文缺失现象比较普遍,考虑方便医务人员多,方便病人少;考虑增加医院收入多,减轻病人负担少;考虑维护医方权益多,维护病人权益少;考虑防范医患纠纷多,化解、从根本消除医患纠纷少;考虑高收入阶层病人的需求多,对贫困和其他贫困病人需求少。以医院普遍推出的专家门诊为例,其本意是体现专家价值,适应部分“看名医”病人的需求,但操作上如何避免将贫困病人排除在服务之外?

  与会专家认为,在医院引入市场机制和满足特殊人群需求的同时,也要努力改善对困难群体和贫困病人的服务,设法开辟一些面向困难群体的服务项目。

  改变与实际脱节现象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医学课程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而美国、德国这一比例高达20%—25%,英国、日本也有10%-15%。如何使医学的人文教育收到更好效果,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随意性较大,与实际严重脱节,“往往以人文知识传授代替人文精神的抚育,课程内容过多过杂,导致医学生学习兴趣不大。”

  专家们就此提出四点建议:准确把握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观;精选体现医学人文精神和当前医生最需要品质的医学人文核心课程;引导学生研究和讨论当前医学人文精神失落面临的现实课题;吸引临床医生参加医学人文教育课程教学实践。

(责任编辑:黄彬)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