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医托泛滥成灾,原因何在?

2007-11-14 15:22: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医托是老百姓中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一般特指那些聚集在医院门前,通过夸大、演双簧等手法将准备就诊的病人误导、欺骗到事先联系好的医疗机构或假医庸医处就诊,并从中牟利的人。

  遭遇“医托”

  医托是老百姓中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一般特指那些聚集在医院门前,通过夸大、演双簧等手法将准备就诊的病人误导、欺骗到事先联系好的医疗机构或假医庸医处就诊,并从中牟利的人。

  “我连自己的送终钱都给了那帮害人精,是这帮医托害得我家败身残啊!”60岁的海南省乐东县农民张朝七拄着拐杖哭诉了他被“医托”欺骗的遭遇。

  据“海口晚报”报道,张大爷3年前患上了糖尿病,患病之初,他到县里的正规医院治疗,医生告诉他,糖尿病只能长期服药,不能彻底根治。对此,张大爷十分不解:“现在医学这么发达,怎么可能治不好呢?”

  有一天,张大爷看完病后被一个医托的话给迷惑了:“您的病能根除,大医院的医生骗你,要不他们就没病号了。我给您介绍一家医院吧!”

  张大爷轻信了医托的话,在医托介绍的私立医院治疗了一年多。前两个月,张大爷病情出现好转,感觉有劲了。可就在第3个月,张大爷的病情一反常态地突然恶化,眼睛看不清东西,血糖急剧升高,全身各个器官都出了毛病。在这一年多里,张大爷辛辛苦苦积攒的3万块钱被全部花光。

  去年12月底,已经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来到市人民医院,他这次并非来看病,只是向医生问明,自己到底还能活几天?看到老人凄惨的模样,医生无奈地说出了实话:“如果现在马上截肢,再接受精心的治疗,还可以过上一段日子。”

  但面对又一笔高昂的医药费,身无分文的张大爷绝望了。他哭着对记者说:“我不治了,我现在身无分文,老伴还要吃饭,我得给她留饭钱!”

  揭秘:医托行骗惯用伎俩

  “医托”在社会上已存在多年,他们也已经有一套“成熟的工作流程”。做“医托”多年的张某总结了3种拉业务的惯用伎俩:“一是现身说法,通过捏造亲人或亲身治病经历等故事劝说病人到某诊所看病;二是落井下石,在临近医院下班时间,告诉病人‘你来的时间不对’、‘专家号你等不到的’等,抓住患者看病心切的心理行骗;三是优惠促销,主要针对“囊中羞涩”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村患者,以价优效同为诱饵,推荐患者到某诊所就诊。”

  骗人有基本程序

  医托有两种方式,用一位“医托”自己的话说:“我们分做道儿上的和做室内的。做道儿上的,就是指在去大医院的道上拦截外地患者实施欺骗。做室内的,是指在正规医院的大厅或走廊里寻找机会欺骗。”

  据调查,最开始时,医托都在医院大厅、候诊室、挂号处对病人“下手”,而近年来,医托似乎意识到过多单一的推荐、说服不太容易让病人接受,而且以往那种在医院大厅挂号处“下手”的方式极易被医院保安发现。于是,医托们改进了招数:他们把自己打扮成病人,往往去医院某个病人比较集中的专科挂号,然后拿着病历、各式化验单去找专家看病,候诊的那段时间便成了他们下手的最好时机。“医托”的“工作程序”可归纳为“寻找目标——搭话——探听病因症状——介绍自己的求医经历”。如果女医托抱着孩子、带着丈夫,站在医院门口说服病人随其去看病更易被轻信。

  主要下手目标为农民

  近年来,“医托”现象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不少地方的监管部门都采取了相应的监管整治措施,再加上媒体的不断报道,“医托”们也收敛了一段时间。但是,当风头过去,他们就又出来“重操旧业”了。这次,他们的目标有所改变。

  “现在好多人都不怎么容易上当了,但是一些偏远地区来京治病的患者,还是很好骗的。所以我们现在专盯那些看上去穿着比较土的人来下手,”在北京某大医院门口做医托已有5年时间的张某说道。据悉,目前医托惯用的手段就是在医院门口、旁边的公交站牌蹲点守“猎”。很多异地患者大都是因为本地医院的治疗条件不足等原因被当地医院推荐过来的,根据“医托”的经验,像中日友好医院等知名的大医院和治疗特殊病的专科医院是被推荐最多的,所以这些医院门前的医托数量也是最多的。

  据出租车司机小王介绍,每次从火车站和汽车站拉要求去医院看病的客人时,往往车刚刚灭火,患者还没下出租车,一些医托就会一窝蜂地拥上来将患者围住。“因为医托对我们来说都是‘熟面孔’,看见他们要围过来我都会故意把车停远一点,并告诉乘客提高警惕,但是许多老实巴交的患者下了车就被忽悠得摸不着头脑。

  “服务”实现一条龙

  有的医托干脆在火车站、汽车站“守株待兔”,看见有人拿着病历便上前搭话,号称为让患者节省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拿到救命药专在此等候,等取得了患者信任后便迅速和患者一起去所谓的“好医院”,待“名医”看完了病,患者交完钱拿药。一位“医托”自暴内幕:“被医托哄骗买的药,一般1500元的药成本最多只有100元,这些药都是吃不好也吃不坏的汤药。如果用片剂或胶囊,成本更低了,连20元都不到。”用汤药是为了化解风险,因为没有生产批号的片剂、胶囊很容易被定性为假药。有的时候,医托还会专门打的买好车票将患者送上回家的列车。这样做是想让患者迅速消失,等患者提出异议时早已坐上了回去的列车。

  医托的危害性

  医托是患者“病魔之外的毒瘤”。因为他们的存在,给患者、患者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来说,医托行为增加了治疗成本,贻误了治疗最佳时机。每个病人受骗的金额大概在1000至2000元,每个医托的每日进账可达1000元左右。这一中间环节的增加,势必抬高了患者的治疗成本。而通常情况下,医托又会将目标锁定在看病心切的农村人和外地人身上。这些人多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到城里看一次病往往要耗费多年的积蓄,甚至有的是举债看病,上当受骗往往会使他们的生活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此外,医托利用外地人对医院和环境的不熟悉,用老乡等套近乎的方式将慕名到大医院求治的患者拉到附近的医疗能力差的小医院、以假医假药、庸医劣药来骗取患者金钱的非法医疗机构或私人诊所,大肆开药,坑害患者的钱财。

  病人不仅仅是在经济上受损,往往还会耽误患者的病情和治病的最佳时机,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危害极大。像上文提到的海南张大爷的情况就是如此,如果不是医托们从中作怪,张大爷的病情也不会恶化得如此之快!

  对于院方来说,医托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医疗秩序。越是大医院,医托越多。医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和大医院病员的大量流失;对于社会而言,医托行为的暴利性必然会催生犯罪的出现。医托之间划分地盘,相互争斗,诈骗、抢劫、抢夺病人财物的案件也时有发生。

  医托现象难以根治的原因

  对于医托行为国家一直在严厉打击。早在1998年12月,卫生部、公安部就联合颁发了《关于清理整顿非法医疗机构、严厉打击医托违法行为活动的通知》,明确指出医托是违法的。2004年,卫生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严厉打击号贩子、医托专项执法行动。此后,医托现象虽有所收敛,但其却像牛皮癣一样难以得到根治。

  法规不健全,执法尴尬

  目前因为法律上没有针对医托的明文规定,警方需要当事人报案后举证,处理难度很大。警方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没有相应的罪名,执法部门对于医托的打击陷入一种极其尴尬的现状,对雇用医托的医院也无可奈何。这些医院多是经卫生部门批准、有资质可以对外经营的医院,医院给患者开出的药是只起辅助疗效的中药,不会危害患者身体健康。更何况医托是从医院而不是从患者手中提取好处费。

  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惩治医托缺乏力度,对其构不成威慑力。卫生部、公安部联合颁发的《关于清理整顿非法医疗机构严厉打击医托违法活动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医托是违法的。但是,根据规定,公安机关对抓获的医托人员只能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然而,相比骗取患者到小诊所就诊能得到的回扣,这样的处罚对在暴利驱动下的医托人员几乎是没有约束力的。实际上由于取证困难加上处理轻微,这一处罚规定很难起到好的效果。医托往往受暴利驱动一再就范。

  患者认识水平不高

  相信所谓“奇迹”

  医托屡禁不绝的原因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患者,患者的需求就是他们的市场,是医托得以生存的“土壤”。从患者角度看,医托成风很大原因在于看病难和看病贵。由于看病难,病人看病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本来需要住院动手术、放疗、化疗的病,或者需要长期吃药的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人总希望能像医托承诺的那样“不住院不打针,吃几剂中药就好”,“一两千元根治”;由于一些大医院的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医托打着“疗效快、费用低”的旗号,利用患者尤其是老年和农民工患者想省钱的心理行骗。

  一些文化程度低,对医疗安全、科学就医认知水平不高的患者,在医托的游说下,极易上当。被拉到其他医疗场所去就医,使患者的医疗安全难以得到保证,致使一些患者延误治疗良机酿成不良后果。

  标本兼治

  从源头整治“医托”现象

  医托的危害,社会各界有目共睹。有专家表示,取缔医托除健全完善相关法律以外,还必须标本兼治,从源头上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社区医院发展滞后的问题。

  改变目前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平衡是解决医托问题的根本点,脱离这个而谈根除医托是不可能的。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一些不良医院为了争夺市场便与医托勾结,进行非正当的竞争。由于不少社区医院存在一定程度的“内伤”,相对而言,医生素质低、收入低、责任心差,医疗设备差,服务差,最终造成“不堪信任”的不良印象。即使是头痛、发烧等寻常小病,患者往往也要到大医院去看,生怕“小病被拖成了大病,大病被拖成了绝症”。这不仅造成本就缺乏的医疗资源浪费,加剧“看病难”的状况,也致使大医院和专业医院因为“紧俏”而费用水涨船高,加剧了“看病贵”的状况。

  因此,打击医托不仅仅是执法问题,其深层问题还是要重新整合医疗资源,改革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最跟本的问题还是要加大对农村医疗的投入,尽快解决农村医疗资源稀缺的问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医托赖以生存的土壤。”


(实习编辑:李宁)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