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药监失效也是一种谋财害命

2010-05-28 10:10: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如果不解决药监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执法弊端,如果不制定卫生部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问责追究制度,如果不形成药品市场联网追踪联手打击的综合治理局面,如果不深挖监管部门可能有的以罚代管、以管得利的权力寻租毛病,再多的查处、打击也不能遏制假药泛滥的现状。

  药监失效也是一种谋财害命

  如果不解决药监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执法弊端,如果不制定卫生部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问责追究制度,如果不形成药品市场联网追踪联手打击的综合治理局面,如果不深挖监管部门可能有的以罚代管、以管得利的权力寻租毛病,再多的查处、打击也不能遏制假药泛滥的现状。药监打假难还是会像癌症一样,成为极难治愈的绝症。可怜的癌症患者,苦苦抗拒死神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还要为人间的丑恶买一次单。呜呼哀哉!

  对罹患癌症的病人来说,能够有一剂药被冠以“进口的名牌抗癌药”,而且服用后在免疫力方面具有良好效果,无异于一根救命稻草突然出现在眼前,放弃它几乎是不可能的。对生命来说,一切的花费和疑虑都是微不足道,即便这种药价高得惊人。当然,病人的亲属也在强烈的愿望下,极尽所能地配合这种“救命消费”,可能倾其所有,可能倾家荡产。尽管,这种药不可能起死回生,甚至,是没什么疗效的假药。

  我们理解如此带有一丝盲目的生命投资。钱可以再挣,人没了,意味着全部的失去。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拯救生命胜造七级浮屠,有百分之一的希望,肯定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因此,药品市场的消费者不是一般的消费者,而药品贩子和药店,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家。药品销售的整个环节,应该作为公共安全列入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的视线,上升到生命权保护的高度。

  问题药房和不良医生沆瀣一气以假药蒙骗、赚取肿瘤病人的救命钱,说客气点丧尽天良,说重点简直就是谋财害命。如果他们这样的售假恶行竟在药监部门的眼皮底下发生,而且得不到有效惩治,我们可以毫不含糊地说,政府的监管部门已经沦为假药谋财害命的帮凶,难辞其咎。因为,正是你们的存在,广大患者才会放心买药用药。药监失效,无疑把患者置于危险境地。

  别以为这样的事情离我们很远!昨日,南方周末刊出记者调查,揭露发生在南京的一桩惊人假药案——

  最初发现抗癌假药在包括南京在内的一些城市公开销售时,诸多国外厂家曾感到吃惊。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假药被发现,厂家更多的是无奈乃至麻木。他们甚至发现,有的国有药企竟然也经营假药。更让他们不解的是,经过他们频频举报假药案被立案,但尽管证据确凿,此案查处过程却显得困难重重。南京市药监局仅对销售假药的药房进行了行政处罚,并没有移交公安部门。而在国外药企公司看来,此案已经明显涉嫌刑事犯罪。

  让这些进口药企大跌眼镜的还在后面:因大规模贩卖抗癌假药被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后,南京某药房老板的妻子很快办了新的许可证,将药店更名后在原址继续营业。还在其网站上称要“让生命无忧无虑地延续”。后在8家被冒牌的药企施压下,这个药房才被迫关门。

  对假药销售没有做到事先发觉,在药企举报后查处又软弱无力,我们的药监怎么啦?是缺乏人性的悲悯,还是缺乏打假的劲头?

  假药危害的不仅仅是患者及其家庭,也严重损害药品厂家的名利,所以药企渴望打假。

  但药企打假往往身陷两难,一方面想维护自身和患者利益;另一方面又不愿因为打假开罪药监部门,尤其不愿“得罪”涉假的医院和医生。这样,打假的重托只能寄予公权力的药监部门。一旦药监形同虚设,假药市场必然大门洞开。

  按说有市场监管处罚权的政府药监部门在打假方面既无手痛之虑,也无后顾之忧。可为什么一片喊打声中,假药贩子却“金身不败”呢?

  这,不能不让我们从药品市场的监管机制上寻找“失守”的原因。长期以来,我们的政府机构基本上按照一般市场监管的模式去监管药品市场,仅仅使用药款罚没权,证照吊销权,仅仅让贩假售假者感受皮肉之痛,而没有彻底斩断假药贩售的利益链条,铲除售假药店的生存土壤。对涉嫌参与的医生和医院多是袒护有余责罚不足,甭说吊销行医执照了。程式化的行政处罚过后,这些药店要么摇身一变换个门牌继续售假,变本加厉地吞噬肿瘤患者的血汗钱,以弥补被罚的成本;要么蛰伏一阵子,待风头一过东山再起,重操以假乱真坑蒙拐骗的勾当。助纣为虐的医生照样坐堂行医,不清不楚的医院仍旧安如泰山。而药监,由于缺乏跟工商、公安等联网沟通信息和联合执法机制,不掌握售假药店和假药贩子的行踪,不具备侦查收假售假的技术手段,因此,即使眼皮底下再出现一家疑点重重的问题药店,再接到众多药品消费者的举报电话,他们往往还是重复过去的手段,抓住现行,然后没收,罚款,警告,吊销执照。至于制假售假有无窝点,是否集团作案,要不要顺藤摸瓜,一网打尽,似乎和自己没有关联。当然,像那种被查后竟在原址又堂而皇之挂羊头卖狗肉的“复辟”现象,大概就不是售假者太大胆,而是监管者太“暖昧”的反常了。

  如果不解决药监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执法弊端,如果不制定卫生部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问责追究制度,如果不形成药品市场联网追踪联手打击的综合治理局面,如果不深挖监管部门可能有的以罚代管、以管得利的权力寻租毛病,再多的查处、打击也不能遏制假药泛滥的现状。药监打假难还是会像癌症一样,成为极难治愈的绝症。可怜的癌症患者,苦苦抗拒死神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还要为人间的丑恶买一次单。呜呼哀哉!

(责任编辑:马杰)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