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中关村生物医药园的四次嬗变

2009-04-08 19:33: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当记者走进中关村生物医药园时,该园区副总经理綦京梅正准备送走一位入园考察、洽谈利用园区平台进行中试的客人。<br>

  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中关村生物医药园,是我国目前实验设施配备较为齐全的生物医药孵化基地,不仅吸引了众多生物医药企业入孵,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生物医药企业慕名前来洽谈合作。自开园以来,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已累计为158家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开园六年,历经四次调整,中关村生物医药园终于形成了开放共享的科技条件服务平台,建立了市场化的专业孵化服务平台。在政府主导型专业孵化器的市场化转型路上,中关村生物医药园作出了艰难却有效的探索。

  独立:组建专业管理公司

  上世纪末,中关村IT产业蓬勃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方兴未艾。时任北京海淀区副区长、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主任的马林从国外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看到了机遇。他果断决策——在中关村海淀园建一个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2001年,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开工建设,2003年9月开园,总投资为1.83亿元,其中专业设施投资5000万元,首批有13家企业入孵。

  “专业孵化器究竟应该怎么做?说实话,当时并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綦京梅回忆,2003年,中关村生物医药园的硬件建设完成了,但如何发展专业孵化器是一次艰难的摸索。

  建设初期,中关村生物医药园楼宇产权归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所有。“我们在海淀创业园的框架内,专门成立了一个孵化团队。”綦京梅介绍,在这种机制下,孵化器团队日常工作延续了传统孵化器的工作内容,对入孵企业提供的服务与传统孵化器并没有显著的区别。

  如何凸显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的独特优势,如何为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企业提供支撑,成为中关村生物医药园领导者思索的问题。变则通,一个新的想法在他们脑海中浮现。

  2004年4月,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中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四家单位联合组建成立北京中关村上地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中关村生物医药园的管理。在这一模式下,中关村生物医药园的产权收益仍归海淀创业园所有,服务收益则归上地生物科技公司所有,产权收益和服务收益则实现了初步分离,既保证了正常运营,又实现了专业孵化器的功能。

  调整:开放化与市场化

  2004年4月,在中关村生物医药园的发展史上有另外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北京市科委授牌中关村生物医药园“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中关村生物医药园的平台建设正式启动。

  “为了尽快把科技条件平台建设起来,我们和3家专业公司合作进行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和运营。”綦京梅介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系列矛盾日益凸显。由于专业机构也有自己的核心业务,提供给在孵企业的服务有限。而在孵企业的需求多种多样,当时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为改变这一现状,围绕着在孵企业的需求,2007年,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对科技条件平台进行了调整。一是将全部平台资源收回;二是对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平台按服务功能进行了新的规划;三是对服务模式作了重大调整,由过去单纯科技条件出租、共享的服务形式调整为包括人员培训、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共享、委托试验、中试研究、联合开发以及质控制研究等在内的多种服务模式。

  这次调整后效果非常显著,中关村生物医药园的平台服务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服务范围迅速扩大。服务企业数量由2005年的不足10家迅速提高到了2008年的超过90家。被服务企业遍及北京、上海、广东、湖北等十余个省市,服务内容包括生物医药领域研发、中试、制剂研究、质量标准建立等多方面内容,形成了一个跨区域的专业服务平台。

  经过前两次调整,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已经站在我国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发展的前列。但中关村生物医药园的领导者并没有被眼前的成绩蒙蔽双眼,而是以敏锐的洞察力,早早地意识到孵化器隐含着的模式运行深层次危机。“虽然中关村生物医药园的服务平台表面运营状况良好,但这种模式并不是一种可以长期存在的发展模式。”綦京梅表示,中关村生物医药园的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基本是在各级政府的资金扶持下完成,平时的运营成本也依赖于海淀创业园和各相关部门的补贴。“但我们不可能长期依靠政府和海淀创业园的支持。”綦京梅说。

  居安思危,中关村生物医药园领导者们开始探索一条政府主导型专业孵化器走市场化路线,进一步提高专业孵化能力的创新之路。中关村生物医药园从两方面作出了调整:一是坚定走市场化路线。2008年,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将运营模式调整为由中关村上地生物科技公司出租金,租赁海淀创业园的场地和科技条件建设平台,利用平台服务企业实现创收。二是提升专业孵化能力。为此,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建立平台管理体系,规范管理和服务细节,并开创性地利用其品牌和所掌握的客户资源,实现了科技条件平台的“扩容”。

  经历了种种探索与创新,中关村生物医药园终于完成了第三次嬗变,逐步走向正规化与规范化,成为我国有影响力、有独特的运营模式和孵化理念的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

  飞跃:从服务企业到“创造”企业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环境下,在与“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对接中,中关村生物医药园深刻地认识到,三次调整后,虽然对生物医药创业企业可以提供全面的支持与服务,但是这种模式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重大创新产品的出现却贡献颇微。

  在这种形势下,中关村生物医药园提出了“三位一体、定点突变”的发展战略。中关村生物医药园以介入式孵化的方式参与到创新产业链中,全面承担起基础研究资金所不能顾及、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所不愿承担的研究阶段应用性工作,吸纳新生物药物研究早期的成果,开展联结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的项目孵化,创造一个有利于生物医药领域重大创新产品出现、生物医药创新企业不断涌现的机制,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中关村生物医药园的前三次调整是在传统孵化器理论基础上进行改良的话,中关村生物医药园这次调整则完全是一种蜕变。前三次调整都集中在如何更好地为创新企业提供服务,这次调整则完全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创新企业,‘创造’更多的重大创新产品。而中关村生物医药园的四次嬗变,还要留待历史去评判。”綦京梅说,中关村生物医药园的发展模式能否有效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等待着实际效果的检验。但中关村生物医药园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创业的宗旨不会变,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的道路不会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的目标不会变。

(实习编辑:肖晓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