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我国中医药产业之路 由手工作坊到工业化生

2008-07-31 21:04: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全面发展,中药生产技术与生产方式经历了从手工作坊到工业化生产的根本转变,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中药产业———这是近日在杭州举办的“炎帝神农中医药发展论坛”上与会人士达成的共识。
  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中药材销售量仅有12.57亿元,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分别为9.2亿元和7.88亿元。而到2007年,我国中药材销售量上涨至203亿元,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发展则更为迅猛,分别达到1371.6亿元和288.2亿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任德权指出,我国中医药产业的生产技术与生产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药材从传统农业生产向以GAP为核心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转变。中药饮片进入了GMP认证时代,大生产、机械化生产取代了小生产和手工生产,逐步建立了标准化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同时,新药研究技术也发生了变化。

  随着中药现代化步伐的提速,中药的国际地位和社会地位也显著提高。中医药产业生产值从1980年占全国医药生产总值的32.5%上升至2007年的41.5%,2003年至2007年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达22.5%,高于医药产业和化学成药行业的平均水平。

  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认为,在国家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国家中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中药行业在中药规范化生产、中药饮片工业化生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标准体系建设、新药研究、产业规模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设了一批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形成了中药与农业发展的结合。国家中医药创新体系也基本形成,相继建立了一批国家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成就的背后依然存在着隐忧。与会专家认为,中医药国际化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让中医药真正走向世界;二是如何有效应对“洋中药”的冲击。目前虽然中药现代化取得了全面发展,但仍存在重产业化轻示范性、重硬件轻软件、重市场轻生产、重广告营销轻科研支持等倾向。

  亲历了中医药产业三十年起伏的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根生在会上指出,中药现代化的四个关键性环节为:药材的现代化检测、中药的现代化制剂、产品的现代化营销、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实习编辑:肖晓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