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GAP“推波助澜”中药企业争“食”药源基地

2008-07-14 10:47: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就在临近宛西制药的内乡县,北京同仁堂已经建立了大面积的山茱萸基地,并且也通过了GAP认证。抢建山茱萸种植基地,仅是国内众多中药企业抢滩河南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这还不包括按照GAP认证要求,宛西制药在药材加工环节,投入建设的标准化加工车间,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
  药企抢滩河南

  6月23日,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宛西制药)中药材GAP种植以及加工产业化项目获得河南省发改委的审批备案。

  其中,这次宛西制药按照GAP标准种植的山茱萸面积达20万亩,这是继2003年宛西制药22万亩山茱萸基地通过GAP认证之后的又一重大种植投资项目。据了解,这一项目的投资额1.28亿元以上。

  就在临近宛西制药的内乡县,北京同仁堂已经建立了大面积的山茱萸基地,并且也通过了GAP认证。

  事实上,河南作为道地药材山茱萸的原产地,已被多家国内大型中药企业盯上,欲建立山茱萸种植基地。宛西制药再次上马山茱萸种植基地,强化对山茱萸这一原料药材源头布局,意味深厚。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分析。

  抢建山茱萸种植基地,仅是国内众多中药企业抢滩河南的一个缩影。

  焦作怀药地黄种植基地

  作为全国中药材种植大省的河南,规模化种植面积全国最大,达到500万亩。而作为中药材种植的原产地之一,其中仅道地药材就达十几种,比如,四大怀药、山茱萸、金银花、冬凌草、丹参等。

  争夺建立河南道地药材基地的中药企业,近年来纷至沓来。来自武陟县科技局的消息称,盯上焦作武陟县、温县牛膝、山药、地黄、菊花等四大怀药材的中药企业有深圳太太药业、北京同仁堂、南京金陵药业、江西江中制药等企业,已建、在建或欲建各自的种植基地。

  南京金陵药业和哈尔滨制药二厂等企业还在封丘县建立了金银花药源基地。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在方城县成立了开发公司,专门服务于丹参种植,而方城县的菊花种植,则吸引了上海旭梅香精有限公司的目光。

   GAP“推波助澜”

  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副院长陈随清表示,众多企业来河南建立药源基地,这首先是政府引导的结果。

  2000年以来,国家实施了中药现代化项目,为了从源头上控制中药材质量,推动中医药健康发展,建立符合国际医药发展标准的原料药基地,出台了《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简称GAP标准。

  GAP标准,就是强调要规范化种植,也可以称为痕迹管理。陈随清认为。这一标准要求从药材种植的选地、选种、播种、施肥、施药等种植生产过程的每一步都要做到标准化管理,甚至对种植生产的管理队伍等都要求建立档案管理,以期实现出现问题,追根溯源。

   由于河南有众多道地药材的种植历史,国内中药企业来河南选地,建立自己的药源基地,这正是顺应政府的现实需求。

  当然,来河南建药源基地,还有中药材种植受制于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因素,因为现代医学能够解释的是,只有道地药材才能保证药材的品质。
  
   政府为推动企业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原料药基地,在其成品药生产中加注原料药产地,以示对药品质量的肯定,这调动了众多中药企业建立原料药种植基地的积极性,因为没有原料药基地则要加注购买方的原料药基地标志,这对企业的品牌价值提升显然是不利的。

  现在出现了控制原料药种植基地的局面,陈随清认为,控制了原料药来源,也就控制了市场份额,这显然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一个有效的砝码。

  河南省农业厅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高波则认为,企业可以建立药源基地,但是不可能每一种原料药都建立基地,建立基地的主原料药品质得到了保证,但是,配料药如何办?由企业建立药源基地,控制药材质量只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事实上,企业大量的原料药还是从市场中购买,在原材料质量上还要加强管理。

  企业面临难题

  企业建立药源基地,采取的种植模式大都是“公司+基地+药农”模式。当然,也有“政府+基地+药农”模式,比如封丘县政府为推动金银花种植,政府主导推动,还有“公司+基地”模式,即公司直接参与种植。陈随清介绍。

  由于公司与药农采取了“订单农业”的生产模式,基本上保证了药农利益。比如宛西制药,从1998年就开始投资基地发展,与种植山茱萸的药农签订了30年回收合同,现在每年仅山茱萸一项可使20万药农每人增收500元,药农种植积极性颇高。

  依靠这一模式,宛西制药牢牢控制了山茱萸原料。目前,其生产的“仲景牌”六味地黄丸占据了30%的市场份额。

  然而,宛西制药为了履行收购合同,也付出了较高的代价。原因是近年来山茱萸种植面积扩大,市场价格回落幅度较大,宛西制药按照保护价收购药农的山茱萸,显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事实上,这还不包括按照GAP认证要求,宛西制药在药材加工环节,投入建设的标准化加工车间,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

  而药农在药价上涨时,对合同履行意识淡薄,让企业蒙受更大的损失。比如在方城县,一家外地企业按照GAP标准建立了自己的丹参种植基地,可是随着丹参价格的上涨,前期投入较大的企业,在收购丹参时,却不见了丹参。原来药农高价卖给其他的收购者。现在这个种植基地成了“育苗基地”了。

  企业建立基地受到的市场冲击,也打击了企业建立药源基地的积极性,可是,政策又要求企业建立自己的药源基地,处于在政策与市场中间的企业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现在还处于无解的状态,高波认为。

  不过,高波在向省政府提出的《关于发展我省中药农业的几点建议》中提出了在河南省10余个药材种植基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严格要求基地按照GAP标准种植,发动政府、药农与企业共同协力保证中药材种植的品质。这一建议显然要比只有企业力量要强大一些。

(实习编辑:肖晓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