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贵州:发展现代中药材种植业惠及近万农户

2008-08-14 10:33: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施秉县抢抓贵州省把中医药产业列为后续支柱产业的机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中药农业。目前全县中药材GAP种植面积已达4.5万亩,种植农户近万户,中药材种植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强。 <br>

  规模化种植体现现代中药农业特征。该县加大扶持力度,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中药材生产,捆绑涉农项目资金向药业基地倾斜;2007年以来,每年拿出100万元中药材发展风险储备金,实行订单种植,在肥料、种苗、粮食上进行补贴,化解农民风险,提高种药积极性。还由政府组织农户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开展“药材入保”活动,确保药农利益。目前种植区域已辐射8个乡镇,建成牛大场镇牛大场村、杨柳塘镇瓮塘寨等一批药材种植专业村寨,初步形成“药—粮”型、“药—林”型等多种经营综合协调发展的经济产业带,已建成500亩以上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10个,太子参销售量超过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

  增加科技含量提升现代中药农业质量。该县在每年邀请专家现场传授药材种植加工技术的同时,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作用,把课堂和田间结合起来,分时期、分区域、分品种、分季节举办培训班。近3年来,共培训药农2.5万人次。还严格按照GAP种植要求,实行有计划、订单式整村整寨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科学种管知识,逐步形成一区域一种特色药、一村寨一种特色药的种植分布;还创造出了连产连作、粮药结合、药药结合的‘烟、药、粮、林’型耕作模式。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生产技术建立实验基地,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种质资源圃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体系,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示范基地。太子参、头花蓼、何首乌通过了国家药监局的GAP认证,成为全国唯一拥有3个中药材品种通过国家GAP认证的种植基地县,中药材GAP种植面积占全省的25%。

  创新生产组织模式为发展现代中药农业注入活力。该县在中药材生产经营中,积极探索创新经营模式,实行了“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经营”、“公司化农场型”、“协会+大户+农户”和“干部+农户”等灵活的生产组织方式。“协会+大户+农户”模式由药材种植大户、种植能手组成协会,协会实行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市场营销,统一质量要求的订单生产管理,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形成了市场化经营格局。牛大场镇中药材协会还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示范组织。

  目前,中药材种植已成为该县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全县中药材年产值从2002年的10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4700万元,有1000多种植户年收入1万元以上。杨柳塘镇翁塘村农民周长英去年租赁10亩地种植头花蓼,收入2万多元

(责任编辑:陈绮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