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东北药材市场走势向好 价格上涨成主流

2008-12-17 09:43: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东北药材市场走势向好 价格上涨成主流

  进入了秋冬之交的东北药市走势如何?笔者对东北三省药市常用500个品种的走势逐一调查统计,并与上年同期进行比较,发现价格上涨的品种有190个,占总量的38%,价格稳定的品种有180个,占总量的36%,价格下降的品种有130个,占总量的26%。可见秋冬之交的东北药市整体走势向好,一改立秋之前的冷清场面,人气指数上升,多数品种产销两旺,投交顺畅,批量成交增多,价格上涨与稳定已成药市主流。

  现将秋冬之交的东北药市的具体走势点评如下,仅供业界同仁参考:

  ——道地药材产销两旺

  调查显示,秋冬之交的东北药市上的许多产销两旺品种多数为东北野生道地药材。因为今年产量少,市场需求未减,而各地库存显薄,后继乏力,造成供应缺口,拉动近200个品种(其中有关内诸省所产道地药材)的价格稳中趋升。这些品种主要有:关防风(野)现价(下同)54~65元(三省平均价,千克价,下同)、北柴胡(黑,野)38~60元、太子参(皖,选)30~45元、苦参5.8~10元、三七40头70~72元、、三七根条57~65元。

  ——关内药材走势平稳

  调查显示,川、贵、云、两广等20多个省区的万余吨药材在东北三省市场上有一定销路,走势平稳,销量稳定,价格基本与上年持平。

  这些稳定的品种主要是:生地、熟地、丹参(鲁)、伊贝、白薇、郁金、秦艽、鸦胆子、蛇床子、丝瓜络、橘红等180个品种,占常用500个品种的36%。这些稳定的品种是东北药市上的主打产品,颇受经营者的重视。

  ——药食品种销量增加

  在东北药市上的药食两用品种中既有东北地产大货,也有关内地产大货,关内货占较大比例。据调查,在东北药市上所售出的近百个药食两用品种中有约90%的品种销量增加,同比增幅约20%,有约85%的品种价格稳定或稳中趋升,同比增幅13%,只有约15%的品种销量不多,价格低迷。销量增加、价格上涨或价格稳定的品种主要有桔梗、玉竹、干姜、百合、薤白、枸杞、砂仁等。销量较少,价格下降的品种主要有红参、白参、生晒参、西洋参、党参、黄芪、麦冬、北五味子、南五味子、覆盆子、冬瓜子等。

  ——动物药材升降各异

  在调查到的77个动物(昆虫)药材中,走动畅快、价格上涨的品种有29个,占总量的37.66%;走动平稳、价格稳定的品种有30个,占总量的38.96%;走动不快、价格下滑的品种有18个,占总量的23.37%。价格上涨的品种主要有梅花鹿茸、马鹿茸、鹿肾、鹿尾、鹿筋、鹿角、牛黄(胆黄)、马宝、拟海龙、珍珠等。价格稳定的品种主要有全蝎(清水)、水牛角、羊角、牛黄(管黄、人工)、猴枣、石决明、海狗肾等。价格下滑的品种主要有刁海龙、海马、牡蛎、僵蚕、天龙、土元、九香虫、牛虻虫、蝉蜕、红娘虫等。

  ——少数品种市价大跌

  在多数品种走势向好的同时,仍有少数品种走动迟缓,价格下跌,跌幅较大。烂市品种有:大平贝母由30~35元跌至26~30元,小平贝母由55~70元跌至48~67元;大浙贝由32~37元跌至23~30元,小浙贝由60~70元跌至55~65元;北五味子统货由100~110元跌至38~40元,一、二级品由170~180元跌至45~50元。这三个品种已成为市场上名副其实的“烂市品种”,几年内恐难走出低谷。

  降价幅度较大的品种主要有:当归(草把由33~38元跌至24~26元,柳把由30~35元跌至21~23元,散把由35~40元跌至26~28元,归头由48~53元跌至39~42元,归尾由29~33元跌至17~21元);白术(浙产由44~45元跌至22~28元,亳州产由43~53元跌至20~26元,湘产由43~52元跌至20~25元,冀产由27~30元跌至11~18元);天麻(新统货由75~100元跌至62~70元,一、二等由85~100元跌至74~90元,三、四等由65~80元跌至50~60元)等。

(责任编辑:姚青)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