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药企为应对金融危机开始减少开支 囤积现金

2008-10-14 10:01: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尽管现在药厂成长乏力、股价低迷,但有一样东西是无法带走的:那就是公司的现金。

  “飓风汉克”保尔森主导推出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以及全球罕见的救市协调行动,仍不能有效缓解人们对于经济进一步衰退的担忧,有前瞻性的制药公司已经开始减少开支,囤积现金应对。

  人们很容易陷入盈收数字游戏,这些数字都是头条新闻和分析师所关注的重点内容。但是,盈收数字是可以被操纵的,而且不是衡量公司健康状况的最好手段。而现金却不那么容易被操纵,除非刻意做假账。现金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现金流正的就是正的,负的就是负。

  现金充足并有良好现金流的公司,总让投资人和商业伙伴心里踏实,因为人人都知道现金为王的道理,只是由于贪婪和恐惧而时常忘记了这一基本原则。

  在金融形势不妙、未来前景不明朗之时,富有现金的公司尤具投资价值。企业的掌舵人和资金总管亦是账户有钱、心中不慌。相反,如果公司的现金被盲目投资,或过度举债,大量购置土地厂房和设备等不动产,在银根紧缩之时,日子就很难过了。这样的沉痛教训在国内药厂有许多许多。

  金融和资本市场海啸式的动荡,给所有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日子相对好过的制药公司也面临很大的压力,所面临的销售下滑、利润降低、融资困难等不利因素与其他行业一样。经济低迷会打压产品消费,压缩业绩成长和盈利空间,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尽管现在药厂成长乏力、股价低迷,但有一样东西是无法带走的:那就是公司的现金。事实上,在任何时候,企业有充足的现金都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在金融资本市场非常不景气的时候,如果手中有现金,再加上有正的现金流,制药公司就不必对眼下恶劣的金融和经济环境过分担心了。

  过冬

  由于药厂的品牌产品和服务比较特殊,利润相对比较高并带有一定的垄断性,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大药厂通常就是个盈利的现金“牛”,日子很好过。然而,在过去的十年中,制药公司本身的业绩增长率一直在下滑,持续高额盈利早已成为过去时。大药厂眼下急于应对的是专利过期之后的仿制药竞争,和缺乏新药产品所面临的销售和利润压力。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灾难,房市和股市一起猛跌,百姓腰包和资产都普遍缩水,医疗市场和药品消费缩减自然也难以幸免,药厂也得勒紧裤带过冬了。

  华尔街目前正忙于自救,给自己输血补氧,基本无心顾及健康产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有前瞻性的制药公司已开始减少开支,囤积现金应对,未雨绸缪。因为经历过金融经济灾难的明眼人都清楚,目前的金融危机不会很快结束,艰难的日子还在后头,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有限的资金一定要花在刀刃上,现在的金融危机,既需要资金去对付近期的困难,也需要睁大眼,看准机会,在许多公司资产缩水和股票大减值的时候果断出击,收购优质资产和新药产品权利。有准备的医药企业,凭借充足的资金实力,正在主动出击,应对各种机会和挑战。最终能胜出并占到便宜的是那些有战略眼光和胆略,并有充足现金,有备而来的药厂。

  现金“牛”

  根据美国标准普尔旗下的Capital IQ最新统计的数据,美国大药厂目前普遍都有大量现金和短期投资在手中。

  以最近一个季度的财务数据所披露的现金和短期投资以及过去12个月的现金流统计看,辉瑞是现金最充裕的药厂,拥有现金262亿美元,并有良好的148亿美元的现金流作支撑,其他药厂的现金及现金流状况虽然不是历年最好的,但与其他行业资金短缺的困境相比,日子算是相当好过了。

  相较而言,礼来手中的现金较少,只有52亿美元,现金流也只有54亿美元。而它刚宣布要花费65亿美元现金收购英克隆生物技术公司。如果此项并购交易最终成交,多少会给礼来带来资金上的压力。此前,礼来已经做了布局和调整,包括裁人、卖掉部分资产和实验室、更多地实行研发及生产外包,以节省开支、加大现金流并改善盈利能力。

  罗氏提出全盘收购基因泰克的方案,需要出资400多亿美元。由于近期金融形势不好,许多人担心,罗氏收购的资金是否会有着落,虽然罗氏最近发表声明表示“不担心收购所涉及的资金问题”。

  当然,现金流不会永远这么顺畅,始终财源滚滚。许多品牌药厂正面临专利过期和缺乏新产品的压力。例如辉瑞,除非有奇迹发生,否则到2011年其重磅药立普妥受仿制药竞争冲击后,现金流亦将随之大大减少,而这就更显出加快收购和获得新药权利的重要性。

  收购良机

  制药公司收购似乎正处在一个疯狂而不可持续的地步,而大药厂手中这么多现金无处可去,让人看不出药厂有放慢收购节奏的迹象。在过去一年里,不少药厂和生物技术公司的市值被打压,现在的价位相当诱人,也因而更适合被收购。

  当然,花大笔现金收购将不会是制药公司利用其现金的惟一手段,而只是目前比较好的选择和举措之一。

  药厂每年需要推出新产品,要么创新研发,要么从别处购买和转让。用现金支付方式换取某产品的市场营销权利,或以首付加里程碑和提成方式共同开发某个新药,以确保获得某个药品的市场销售权利,是大药厂最热衷的交易活动。

  现时的情况是,多数新药开发者已有多个合作伙伴,使得直接购买药品权利变得更加困难,要争取到长期的排他性合作伙伴关系,一般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现金预付款。此外,要达成这样的交易,通常还需要在获得产品上市之前,由大药厂支付部分或全部临床试验工作的开发费用,直到该药获得FDA批准。

  巴菲特最近出资100亿美元买进高盛、友邦和通用的大批股票,他认定政府是一定会救市。大药厂投资中小生物技术公司,或购买它们的拳头产品,现在也是极好的机会。这些中小生物公司目前股价已经很低,但因融资不易,现金流常是负数,所以必须忍痛割爱,出让公司的主打在研产品。这给大药厂带来更多的机会。

  在目前的环境下,大型制药公司还是应该花一些现金收购新药产品,或者通过收购公司及购买新产品销售和开发的权利。现在是买方的市场,大药厂在现金充足的前提下,一方面要继续节流开源,另一方面也要舍得花钱,通过投资方式获得其他药厂的股权或产品权利,借此谋求长期的投资收益。

  链接

  百亿美元现金被埋

  安永国际最近发表报告说,大药厂如果能改善其资金管理水品,合理化控制支付及库存,就可以盘活350亿美元的流动资金。

  16家美国和欧洲最大的制药企业完全可以释放出3%~7%的销售额的流动资金,相当于170亿~350亿美元的资金。

  现在大药厂普遍遭受仿制药竞争和价格控制的压力,大药厂都在削减开支和成本。但药厂没有用足够的心思去改善流动资金的管理状况。专家估计,如果药厂在其40%的应付款和30%的应收及库存方面加强规范管理,收紧支付条款,管理好账龄和应收款项,应该能回笼和积累更多现金,并在12~24个月之内就见到财务与成本方面的好处。

  大药厂一直没把建立严谨的现金流管理文化培养起来。安永分析报告指出,要改善这方面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收紧客户和供应商支付条款的管理;第二,改善客户信用制度,账单与追款的过程管理;第三,建立主要需求预测机制和过程;第四,建立更紧密和广泛的供应链协调管理体系。

  安永估计,根据目前的管理状态和水平,大药厂在流动资金管理方面,仍有110亿~160亿美元的改善空间,应收款有50亿~110亿美元的改善空间,库存管理有50亿~100亿美元的改善空间,应付款有70亿~140亿美元的改善空间。

(责任编辑:张叶)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