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药明康德成新医药一哥 恒瑞还行吗 迈瑞怎么了 CXO逻辑崩没崩?

2021-08-23 01:05:32新浪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昨日,恒瑞医药2021年中报出来,今日直接跌停,报收48.46元/股,股价回到2年前,也带崩了整个医药板块。

有一种冠军是欣喜的冠军,还有一种冠军是心酸的冠军。

已经跌了半年多的医药股,今日再次绿得发慌。

昨日,恒瑞医药2021年中报出来,今日直接跌停,报收48.46元/股,股价回到2年前,也带崩了整个医药板块:

医械龙头迈瑞医疗(300760)“突出重围”领跌超17%,医美赛道宠儿贝泰妮(300957)下跌4.74%,牙科茅通策医疗(600763)跌停,此前爆炒的中药茅片仔癀(600436)跌超8%,CRO龙头药明康德(603259)大跌近6%。

而就在这猝不及防的一波崩势下,A股医药一哥黯然易主。

截至今日收盘,恒瑞医药总市值为3100亿元:迈瑞医疗总市值为3380亿元,药明康德A股总市值为3632亿元。

药明康德在今日跌幅不及前两位大哥的情况之下,冷不防地成为了新医药一哥,这样的地位交替说起来都是泪。

恒瑞还行吗?迈瑞怎么了?CRO投资逻辑崩没崩?成为今天医药行业讨论最热烈的话题。

恒瑞医药还行吗?

“如果恒瑞都走不出困境,别的公司只会更难吧。”在雪球网站恒瑞医药板块下,有投资者这样留言,而这也代表了绝大部分人的困惑。

恒瑞的困境是什么?

恒瑞2021年中报显示,营业收入约132.98亿元,同比增加17.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26.68亿元,同比增加0.21%,净利增长创下2003年以来的最低纪录。此外,十大股东里香港中央结算持股由12.26%降至11.97%,奥本海默基金退出前十大股东;高瓴资本持股0.63%,新晋第十大股东。

从这份“不漂亮的业绩”,我们或许可以找到恒瑞目前的一些困局。

1)集采:

恒瑞在半年报中提到,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一定程度上也对销售业绩产生压力。据悉,自2018年集采以来,恒瑞进入国家集采的仿制药共有28个品种,中选了18个品种,中选价平均降幅72.6%。在在集采的阴影下,恒瑞大幅度降价以及和碘克沙醇注射液及格隆溴铵注射液等核心产品丢标,都对其仿制药板块产生了重大冲击。

2)PD-1内卷:

本以外PD-1是恒瑞的一张创新王牌,但是国内PD-(L)1内卷内卷实在严重,目前内市场已经上市9款PD-(L)1,还有大批品种在排队,产品越来越多,适应症越来越重叠。此外,价格战也打得火热,再加上2020医保谈判平均超75%的 大幅砍价,价格越来越便宜,PD-1商业价值不再。

据悉,2021上半年恒瑞PD-1卡瑞利珠单抗的销售环比呈现负增长,本土药企中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上半年销售额13.9亿元(据礼来H1财报),同比增长约54.4%;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上半年销售额8亿元,同比增长148%。PD-1赛道有多卷,请戳→:《康方PD-1定价流出,对标信达?医保谈判下,MNC借赠药暗降,近乎腰斩...》

此外,2021年新版医保目录谈判在即,预计已经在国内上市的PD-1(L1)将迎来一场更激烈竞争。

3)基金跑路,散户接盘。

“抄大佬作业”是许多散户的投资习惯,但是当大佬跑路,散户过多后,往往就被认为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从十大股东看:恒瑞医药2021中报显示,香港中央结算持股由12.26%降至11.97%,神一样的奥本海默基金在一季度减持后,二季度则退出了前十大股东;原本高瓴持股0.63%,新晋第十大股东是一个好信号,但是高瓴此前在凯莱英的操作大失人心,吸引力下降。

从基金方面看:共有326只基金披露持有恒瑞医药,合计持有2.36亿股,环比上季度减少29.38%。

从散户看:2020年年报恒瑞股东数为28万的,一季报股东数为36万多,半年报直接猛增成61万。

而除业绩呈现出来的一些困境外,还有一些因素影响着恒瑞。

1)创新药企崛起,竞争格局改变:随着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创新药企的崛起,再加上一些小而精的企业发力细分赛道,国内生物医药创新竞争也在加剧,而且一部分创新药企已经抢先把创新药大规模卖到海外,抢占海外市场,恒瑞在这样的压力下,迫切需要在创新和国际化方面实现快速突破。

2)裁员风波:2021年上半年,恒瑞医药饱受行贿风波的困扰,让企业形象受到影响,最近几日,恒瑞医药大幅裁员的消息也不胫而走,更是让企业形象严重受损。对于裁员消息,恒瑞方面表示正在调查,或将发澄清公告。

恒瑞的希望在哪里?

或许没有人比恒瑞自身更懂2021年中报业绩的”不好看“了,但是敢于这样交待,恒瑞似乎要破釜沉舟。而在这份财报里,可以看到恒瑞的一些决心。

1)加固了研发优势:2021年上半年恒瑞医药研发投入25.81亿元,同比增长38.48%,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19.41%,创历史新高。

2)创新药转型加速:2021年上半年,创新药销售收入占整体营收约四成,可以看到,公司的产品结构正在加速创新转型。

3)出海步伐加快:2021年上半年,恒瑞海外研发支出6.43亿元,共开展23项国际临床试验,其中,卡瑞利珠单抗联用阿帕替尼、氟唑帕利等产品已在国际多中心开展Ⅲ期临床试验,与此同时,恒瑞多个项目在欧洲、澳洲、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获批临床试验资格并启动临床试验工作,SHR-A1811、INS068、HRS4800、SHR-1819、SHR-1707、HR17031等多个产品实现全球同步开发。

本次财报,似乎是为了证明自身的实力,恒瑞首次公布了全部产品管线,关注新浪医药微信,后台回复:恒瑞2021年半年报,即可获取该资料。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恒瑞在进一步加快产品管线结构改革,积极拓展眼科等新治疗领域。

迈瑞医疗怎么了?

本来以为恒瑞跌停是今日“医药股”的主场戏,其它都是躺杀。

但是迈瑞医疗突然杀出,不明所以地以罕见出现的大跌超17%,净流出 27.85亿,抢去风头。

“迈瑞是不是藏着什么雷?”成为投资者们惴惴不安的担忧,但是目前关于今日大跌的原因还没有确切答案。

实际上,迈瑞医疗的下行趋势从今年7月初开始已经持续了一个半月。股价也从502元/股的高位跌到目前仅有约278元/股。

对此,许多分析指出,可能是因为“医疗器械集采”。

自今年以来,国家加快了在器械耗材板块的带量采购。

7月底,安徽医保局开展了2021年度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原则是“坚持带量采购,以量换价”。

其中,提到的乙类采购,包括核磁、CT、X光机等医疗设备。

7月28日,深圳市财政局发布《2021年度市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八类医疗设备批量采购项目竞争性谈判采购审批前公示》,拟代22家市属医疗卫生机构,统一通过公开征集供应商竞争性谈判方式实施批量采购。

在该《项目》中,采购的项目为MRI、CT、DR、B超、呼吸机、麻醉机、腔镜、监护仪等八类医疗设备。

而迈瑞医疗主要产品包括括监护仪、除颤仪、麻醉机、血液细胞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凝血分析仪、超声诊断系统、数字X射线成像系统等。

但迈瑞方面此前表示受到的集采影响不大,有关联的可能仅有试剂和骨科植入物。

值得一提的是,几天后,迈瑞医疗将发布2021年中报,届时,这份中报将带来什么样的表现?其海外占比如何?能不能找到今日大跌的原因?会不会再次引起一轮狂风暴雨?唯有观望与等待。

CXO投资逻辑崩没崩?

如果说恒瑞的财报是一份“业绩杀”的话,那么CDMO龙头企业凯莱英前几日公布的财报则更像是一份“逻辑杀”。

凯莱英2021年中报显示,一直号称“时间的朋友”的明星资本——高瓴在定增半年后快速卷钱走人。

相关新闻:《CXO赛道不香了?高瓴资本大幅减持凯莱英,持续重仓这两家药企》

这样的操作,让高瓴人设有些崩了的同时,也让CXO赛道的投资逻辑也引发激烈讨论。

今年7月,CDE发布的《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被市场解读为行业性政策利空,已经引发一轮CXO板块的动荡。

尽管后续,经过多方解读,此事对CXO各领域影响不一,并不一定是利空,CXO板块有所回升,甚至像凯莱英、康龙化成等还一度创下新高。

但近日,以CRO龙头药明康德为首的股东连续减持,以及高瓴在凯莱英的跑路,还是再次引发市场对CXO的犹疑。药明康德即使财报亮眼,市场也毫不买账,连续多日大跌。

并且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今日迈瑞和恒瑞的崩盘让药明康德“被动”而有些“悲壮地”成为新晋A股医药一哥。

那么CXO的投资逻辑崩了吗?而药明康德成为新晋A股医药一哥,究竟是短暂易主,还是代表着未来CRO龙头会成为医药股的领头羊?

对此,浦银国际研究部医疗行业研究团队在接受新浪医药采访时表示:

若单从市值上看,目前CRO/CDMO龙头如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确实已超越恒瑞等传统制药企业成为市值龙头,而且该局面有可能维持一段时间。

因为短期CRO/CDMO增长可预见性和确定性更高,且较制药企业而言受政策影响(药物、器械集采、医保降价等)更小,市场还是会给与CRO/CDMO更高估值,而给予传统制药企业一定估值折价。

具体而言在于,从业务模式上CRO/CDMO和传统制药企业有较大区别。

CRO/CDMO为制药企业的服务提供商,一方面全球新药研发投入将持续加大,2020-25E全球药物研发费用复合增速约8%,叠加研发外包比例持续提升(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中国2020年约37%,预计2026年增至50%;美国2021年约47%,预计2026年增至58%),CRO/CDMO行业增长潜力和确定性双高。

此外,中国CRO/CDMO享有工程师红利,相较国外竞争对手有成本和效率优势,中国CRO/CDMO龙头的客户群体广阔,以药明康德为例,其海外客户收入占比达76%(1H21数据)。由此来看,CRO企业不如单个制药企业容易遭受销售、研发和政策冲击,未来3-5年订单可预见性和增长确定性高,因此还是更容易享受高估值。

而制药企业由于研发环节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款药即便成功获得IND批准,从临床I期至新药上市平均成功概率也仅有8%,再加上目前国内制药企业研发重心虽逐渐转至创新药,但短期仿制药仍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市场在给予估值时也会考虑上政策风险。

因此给予CRO/CDMO和制药企业的估值倍数会有较大差异。

来源:新浪医药新闻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