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utrien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功实现了部分预防大鼠机体的脂肪肝进展,利用膳食补充剂来喂食患脂肪肝的大鼠或能增加其机体肠道中有益菌群的生长,随着肠道菌群中丰度的增加,大鼠体内肝脏中的脂肪也会明显减少,此外,来自人类的临床前研究结果也展现出了一定的希望。
2020-11-11如今,人类活在地球上,吸上一口干净清新的空气,似乎成为了一件奢侈的事。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让人不得不通过戴口罩的方式以隔离掉空气中的病毒。但病毒非常“狡诈”,为了让更多人感染上新冠,它会到处“招兵买马”,以增强自己的传播能力,比如受到污染的空气,就很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帮凶”。
2020-11-10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亚太地区抗风湿病联盟年会(APLAR 2020)在10月24-29日以线上虚拟会议的形式隆重召开。APLAR 2020集结了亚太地区的风湿免疫科专家,展示了近一年来风湿免疫领域的新进展、新研究。
2020-11-10研究表明,短期暴露于空气污染与因心律不齐住院和死亡有关。然而,长期颗粒物空气污染与心律不齐之间的关系仍未明确。近日,心血管权威杂志Hypertension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评估颗粒物(PM)空气污染与心律不齐及其亚型的风险之间的前瞻性关联。
2020-11-09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目标,80、90、95后已经成为养生大军的主力,默默问一句,你们的头发还好吗?还在为了美丽牺牲健康的秀发吗?还记得那个“秃然”的噩梦吗?染发真的“美”吗?
2020-11-05持续的COVID-19大流行已导致人类流动性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有可能改变其他传染病的传播动态。现在,在《 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杂志上报道的研究人员发现,社交距离已导致泰国登革热感染显著增加,而新加坡或马来西亚的登革热则没有变化。
2020-11-05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新疆阿克苏军分区一边防连巡逻分队,前往海拔4000多米的点位例行巡逻。随着海拔不断升高,战士徐超在爬坡时出现严重高原反应,倒在雪地上。什么是高原反应呢?你知道哪些人比较高原反应较严重吗?平时外出旅行,怎样才能预防高原反应呢?
2020-11-04截止至11月3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超过928万例,累积死亡数超过23万例,最近一周平均单日新增病例达到80800例,位居全球之首。
2020-11-04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数据,全世界约有60%的人死于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这4大类疾病,而癌症则是最主要的死因之一。我国卫生部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也显示,癌症已成为我国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2020-11-03据央视新闻报道,宫颈癌HPV疫苗之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表示,男性不会患宫颈癌,但他们是HPV病毒因子的主要传播者。与女性相比,男性的一生会有更多的性接触,男性在传播HPV病毒方面也更活跃。男性接种HPV疫苗,不仅能保护他们的伴侣,而且还可以保护自己,避免诱发宫颈癌之外的其他疾病,如肛门癌、阴茎癌、生殖器疣等。
2020-11-02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综合征常在病毒感染后被描述,如:甲型流感病毒、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日本脑炎病毒或西尼罗病毒。本文报告了一名患者可能患有帕金森氏症,他是在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后被确诊的。
2020-11-02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背景下,医护人员时刻面临着较高的感染风险。近日研究人员评估了英国医护人员及其家庭成员中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入院的风险。
2020-11-02截至2020年7月26日,全球已有188个国家受到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影响,全球共报告15,745,102例COVID-19病例,644,661人死亡。COVID-19具有广泛的严重性。
2020-11-02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等特征。根据全球疾病负担国际合作研究2017年发布的报道,冠心病是全球第一位的死亡原因。近十几年来,冠心病死亡率在发达国家呈持续下降趋势,而在低中收入国家呈上升趋势。
2020-10-30导语:全球约1/3成人患有高血压。在过去的十年里,由于高血压导致的死亡人数上升了56.1%。尽管药物治疗已取得长足进展,高血压仍是全球早死的主要原因。
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