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中国艾滋病防治纪实 走进全国80万人艾滋生活

2011-12-07 08:25:00中国经济周刊
栏目关注:

  如今,亮亮已经17岁,即将成人,并迎来高考。蔡母已经有五年没有去过亮亮的学校了。曾经有一次下大雨,蔡母去学校接亮亮,亮亮远远地看见妈妈后,立刻扭头跑了。蔡母一路淋着雨回家,感冒激发了艾滋病病毒,住院一个月,亮亮也没有来看。此后,蔡母与亮亮之间,话越来越少。蔡母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

  赵红心大夫也一直百思不得其解,“艾滋病怎么了?怎么就歧视了?”艾滋病的全人群感染率仅为0.058%,而且,传播途径仅限于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温家宝总理都和艾滋病患者握手,一起包饺子吃饭,人们在怕什么?”罗哥把艾滋病患者形容为一棵树,得了病,免疫力下降,叶子都落了,服药后,叶子照样可以长出来,枝繁叶茂。

  “艾滋病并不会影响患者的最长寿命,也没有什么惊悚的症状,是人们把它想象的太可怕了。”赵红心大夫很心痛,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异样的眼神远比病毒更残酷。

  讲述艾滋病患者爱情故事的电影《最爱》曾获得公众的普遍关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罗哥和几个病友相互打气,决定一起看看。影片结尾,形同枯槁的男主角病死在床上,腹部大片腐烂,女主角也死在了床边。“都死了?”罗哥的声音有些颤抖,其他病友沉默,很久,大家都情绪低落。

  在罗哥看来,很多反映艾滋病患者生活的电影、照片、小说,甚至是新闻报道都刻意选取了“最惊悚的部分”。“有的是为了达到视觉冲击和轰动效果,有的是为了引起公众的注意,从而为艾滋病患者争取权益。”罗哥认为,“无论他们的出发点是什么,结果都是伤害。”

  在罗哥看来,他们需要隐私,这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的生活环境,他们更需要客观理性的认知,而不是曲解和误读。2002年,中国疾控中心曾在13个省份做公众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艾滋病的传播和预防的平均知晓率在32.8%~40.3%之间。

  最近,蔡母惊讶地发现,儿子亮亮开始把菜拨到碗里吃,盘子里被蔡母夹过的菜,亮亮绝不再碰。蔡母心如刀绞,难道下一个歧视和驱逐她的,会是自己的儿子?

  寻找

  “我宁愿死,也不能让别人知道。”

  有44万感染者隐匿于人群之中,也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从而将病毒传染给更多的人。

  正午的阳光格外灿烂,在温暖的走廊里,一个房门紧紧掩蔽着,窗帘也严丝合缝,这里住着一位名牌大学的教授,他以旅游为名孤身来此治疗。“我宁愿死,也不能让别人知道。”这是艾滋病感染者的普遍心态。

  “可问题是,他有可能传染给了谁?”赵红心大夫时常陷入矛盾中,一边是保护病人隐私的职业操守,另一边,如果患者缺乏对他人的责任感,病毒就会继续蔓延,置更多人于危险之中。

  “现在最大的难点是,我们的病人在哪里?”赵红心大夫介绍说,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5~8年的潜伏期,甚至在3‰的感染者身上,艾滋病病毒终生潜伏而不发作。“没有明显症状,和健康人一模一样。”因此,这个群体格外的隐蔽。“隐蔽的直接弊端就是无法控制、无法治疗。”

  如今,全国疫情仍呈上升趋势,艾滋病感染者人数一直在增加,2007年70万,2009年74万,2010年76万,2011年78万……最可怕的是,其中有56%的感染者还没有被发现,也就是说有44万感染者隐匿于人群之中,也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从而将病毒传染给更多的人。

  “十二五”期间,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落在了“五扩大六加强”上,旨在最大限度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

  为了发现病人,我国建立了“疾控中心——社会组织——医疗机构”相互合作的“三位一体”干预工作机制,在妇产科、肛肠科、性病等相关分科门诊形成信息网络,一旦发现疑似病人,就立即与艾滋病科室取得联系。

  截至2010年,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已覆盖所有区县,92%以上区县有病例报告哨点监测系统,现共有监测点1888个,覆盖84万人。

  在血浆经济时代过去后,吸毒人群和性工作者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高危群体,为了及时保护和救助他们,国家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为他们免费发放针具、安全套和药品。截至2010年,我国已开设美沙酮门诊701家,覆盖 29.5万吸毒人群,据测算,一年减少新感染3700人。覆盖性工作者48.2万,安全套使用率维持在80%以上。

  相较于对这两个群体的有效干预,MSM(男男性行为)人群成为最大的漏洞和难点。目前,MSM的干预覆盖率仅为28.5%,在2011年最新统计数据中,同性性传播(主要是MSM)的感染者人数占到17.4%,比2009年上升了2.7%,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传播途径。性行为混乱使得这个群体成为艾滋病感染最高危人群。

  据研究估测,我国男性同性恋者约为1500万,与全人群感染率0.058%相比,这一人群的感染率在10%以上,在部分城市,这个数字曾高达25%。而且,最新的趋势是其中的老年人和青少年学生所占比例在逐年升高。

  “老年人增多主要缘于很多人认为年事已高,如果潜伏期在10年左右,也该寿终正寝了,反而无所顾忌。”最让赵红心大夫痛心的是很多年轻男孩加入了MONEY BOY(指向同性提供有偿性服务的男性)的行列。

  2008年3月,卫生部曾专门下发《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方案》,以加强安全套推广使用、同伴教育、性病诊疗、感染者随访和关怀等综合干预措施。但由于这个人群最为隐蔽,且对“外来者”极为敏感,MSM干预举步维艰。

  新生

  大宝和阿莲都在按时服药,准备迎接全新的小生命。

  客厅的一角放着一架崭新的星海钢琴,这是阿莲的父母送给一对新人的礼物,阿莲的妈妈说,他们气过、怨过、恨过、骂过,甚至不惜把阿莲锁在房间里长达一个月,但他们最终选择了成全。“阿莲能原谅,能接受,我也只能祝福他们。”

  下午6点,阿莲和大宝到楼下散步,刚刚放学的孩子们抡着书包飞奔着、打闹着,阿莲看着愣了神,大宝一把揽过她来,说:“赶紧养得白白胖胖的,给我生个宝贝女儿。”阿莲一下就笑出声来,说:“像你那么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艾滋病患者生育健康的婴儿已经成为可能,仅在地坛医院,就已经有100多个成功先例,其中还包括双胞胎、龙凤胎。赵红心大夫介绍说,根据2010年的数据,艾滋病孕产妇所生婴儿的艾滋病感染率已经下降至7.9%。

  为了这个最幸福的心愿,大宝和阿莲都在按时服药,积极锻炼身体,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准备迎接全新的小生命。 (文中艾滋病患者皆为化名)

  专访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

  男同性性途径传播,上升速度最快

  《中国经济周刊》:有消息称,未来十年,艾滋病疫情将全面扩张,这个消息准确吗?

  吴尊友:这个消息是不准确的。首先,全国艾滋病疫情确实呈上升趋势,估计截至2011年,我国艾滋病感染者总人数在78万左右,基本是每年增加2万人的速度。但是新发感染人数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2007年5万,2009年4.8万,2011年4.8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58%,仍属于低流行国家。

  《中国经济周刊》:1995年,我国进入艾滋病广泛流行期,按照艾滋病病毒潜伏5~10年计算,现在是否已进入了集中发病期?

  吴尊友:我国艾滋病既往感染者已陆续进入发病期。2008年,我国艾滋病人数为14509例,其中由既往报告感染者发展而来的占26.5%。到了2010年,我国艾滋病人数增加到34188 例,翻了一倍多,其中由既往报告感染者发展而来的占53.6%,也涨了一倍。

  死亡人数增加也是受集中发病期的影响,2008年,我国报告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为9748例,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也涨了近一倍,为18987例。

  《中国经济周刊》:我国艾滋病疫情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吴尊友:其实,前面的两个问题就已经是新特点了。第三个新特点是经性途径、特别是男性同性性途径传播上升速度明显,使防治形势更加复杂、严峻。2011年,经性途径传播的感染者和病人占到63.9%,其中,经男性同性性途径传播的感染者和病人占到17.4%,上升速度最快。今年,中国有4.8万新发感染者,其中经性途径传播的占81.6%,经男性同性性途径传播的占29.4%,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和青年学生感染者数在不断增加。

  另外,我国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严重。目前,全国累计报告感染者和病人数在5000人以下的省份有12个,占全国感染者和病人估计总数的4.8%。超过5万人的省份有5个,分别是云南、广西、河南、四川和新疆,占全国感染者和病人估计总数的60%以上。

  《中国经济周刊》:我国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上投入如何?目前,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哪些难点?

  吴尊友:随着国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日渐重视,投入经费越来越多。2008年,中央转地方的专项经费为9.5亿元,2010年就增加到16亿元,地方财政投入也在增加,同时,国际合作项目经费也在增加,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利用,艾滋病防治效果也会越加明显。

  另外,我们进一步完善了艾滋病检测网络,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加大艾滋病的宣传教育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当然,难点也很多,比如集中发病期的到来导致需要治疗和发生耐药的病人越来越多,压力更大了;高危行为仍然广泛存在,并且随着人口的流动,防治难度越来越大;最重要的还是社会歧视依然严重,易感染人群不愿接受检测,控制和治疗都比较麻烦。

  《中国经济周刊》: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吴尊友: 我们希望到2015年力争将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120万人左右,新发感染数较2010年下降25%,病死率较2010年下降30%,这也是“十二五”规划定出的目标。当然,我们的长期目标是向零艾滋迈进,这也是今年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

(责任编辑:陈韶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