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埃博拉疫情比想象中严重得多 什么助长了疫情蔓延

2014-10-26 00:50:24生命时报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我赴西非医疗队医生、相关专家等接受本报专访。专家指出,中国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国人不必过分紧张,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香港等大型空港要防范输入性病例

  埃博拉防控九问

  10月1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通知,要求全国各地于10月底前完成埃博拉防控工作自查。目前,北京、广东等地已针对埃博拉防控做出反应。作为普通人,科学、正确地了解埃博拉,学会正确防范,才能避免无知带来的恐惧。针对埃博拉的种种问题,《生命时报》采访了武汉大学医学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占秋、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主任陈志海、中日友好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徐潜。

  1.埃博拉是什么,为什么可怕?

  杨占秋:埃博拉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纤丝状,仿佛蠕虫一般,会附在免疫细胞上,使其失去吞噬、消灭入侵病菌的作用,随后便会攻击血管壁细胞,使病人因大量出血而死。埃博拉病毒引发的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在60%~90%之间。目前,全球没有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也没有很好的抗病毒治疗方法。现行治疗以输血、输液等对症治疗方式为主,从而起到稳定血压、缓解症状的作用。

  2.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杨占秋: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是蝙蝠,它们本身感染病毒不会发病,但直接把病毒传播给猿猴、羚羊,甚至人类。西非地区宰杀动物为食十分普遍,动物若已受感染,会把病毒传给人类。不过,埃博拉主要传播途径是人与人的直接接触,拥抱、接吻、握手等都可能传播。

  3.感染埃博拉后有何表现?

  杨占秋: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为2~21天,症状包括突然发烧、极度虚弱、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肝肾功能受损,最终出现大出血。可见,埃博拉在早期阶段很像普通感冒,很难被区分和诊断。目前,医护人员只能通过询问患者是否到过疫区,进而做病毒学检查来确诊。

  4.埃博拉仅是非洲的地区病吗,会不会在全球暴发?

  杨占秋:埃博拉病毒不像禽流感、SARS(非典型肺炎病毒)等,可通过空气传播,因此区域性感染暴发是存在的,但不可能出现全球大暴发。

  徐潜:有可能全球暴发。首先,任何一类传染性疾病只要疏于防范,都可能发展为大范围疾病。其次,国际交流日益密切,便捷的交通会让病毒携带者出现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并传染他人。

  5.近日有传言称,广交会期间,广州出现首个埃博拉患者,尽管广东省卫生计生委立刻辟谣,但仍引起国人恐慌。埃博拉会到中国吗,有多少可能性?

  杨占秋:埃博拉病毒在中国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首先,研究表明,3种非洲果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中国没有上述果蝠分布,公众也没有食用果蝠的习俗。如果中国未来出现埃博拉病毒,只可能源于外来患者输入。其次,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人传人,若没大量感染者与健康人群广泛接触,该病无法在人群中广为传播。

  陈志海:国人没必要过分紧张。国内非常重视防控,埃博拉的传播几率很小。我国与非洲有旅游、生意、劳务输出等多种交流,即使有埃博拉病毒输入,也不奇怪。我们要做的是严防确诊后的埃博拉感染者对接触者的传播、再传播。一旦发现,尽早诊断,并进行严密的消毒和隔离。

  6.国内哪些区域更容易传入埃博拉,是沿海城市吗?

  杨占秋: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香港等大城市,国际航班频繁,有可能出现输入性病例。美国此次疫情相对严重的达拉斯,就是全美排名靠前的大型空港。

  徐潜:埃博拉传入风险没有区域上的区别,从疫区过来的人群、与病毒携带者有过接触的人群都应注意。

  7.国家层面上和个人生活中如何防范埃博拉?

  杨占秋:国家层面,应在机场、车站、码头等设立检疫措施,进行严格的检疫和消毒,尤其要对来自非洲疫区的航班进行重点查验,对乘客做比较详尽的检测和监测。个人层面,尽可能不去非洲疫区旅行,如非去不可,需在出发前咨询疾控部门,知晓注意事项,准备常用药物。抵达非洲后,先要了解当地卫生部门提供的信息,避免去已被划定为疫区的村庄、城镇,尽量避免与确诊患者、疑似病例接触,减少与人握手的次数。

  陈志海:进出疫区的人员应在入境时接受体检,看是否发热,即使一切正常,也应主动按照病毒的最长潜伏期三周,进行居家隔离。一旦出现任何症状,应接受紧急隔离和消毒措施,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

  8.埃博拉能不能被杀死?

  陈志海:当病毒存在于体外时,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剂就可杀灭,任何病毒在没有细胞营养的条件下,生存周期都不长,易被杀死。另外,通过加热也可杀死病毒。但当病毒存在于体内时,目前不存在杀灭病毒的药物,能做的只是抑制病毒。

  9.人类发现埃博拉已经快40年了,仍无有效疫苗,究竟疫苗何时才能研发出来用于临床?

  杨占秋:世卫组织官员今年8月称,针对埃博拉病毒疫苗的临床试验将加速进行,至明年初就可广泛应用。目前,美国和加拿大两家公司的埃博拉疫苗均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各国严防埃博拉入侵

  为应对埃博拉的蔓延,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有力措施。

  10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任命总统顾问罗恩·克莱因为埃博拉事务总管,主抓埃博拉的防控。针对埃博拉的治疗,美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正在研拟美国医院新指导方针,更为严格地要求工作人员确保皮肤、头发完全遮掩,保护医务工作者安全。美国国防部19日宣布,将组建一支30人的医疗专家小组,一旦美国任何地方出现新增埃博拉病例,医疗小组将快速奔赴该地,提供支援。

  英国卫生当局也已做好应对埃博拉在本土大规模暴发的准备。首先,英国已在多个大型机场,以及铁路系统设立扫描检疫系统,筛查埃博拉感染者。一些卫生机构开始向公众普及埃博拉病毒的知识,宣传避免感染病毒的方法。英国政府还于11日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医疗系统演习,以测试应对埃博拉疫情暴发的能力。

  在德国,法兰克福、杜塞道夫、慕尼黑和汉堡机场都设有特别区,万一发现飞机上有疑似感染埃博拉的乘客,可以让飞机改道。德国7所医院已在医生和设备上做好应对埃博拉的准备,并经常演练。德国政府日前公开表示,将额外支出8500万欧元作为抗击埃博拉疫情的预算,与此前承诺的1700万欧元合并,共有1.02亿欧元用于防控疫情。

  对此,杨占秋表示,各国政府的防范行动比较到位。在我看来,政府在防控埃博拉时应格外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在舆论宣传上下功夫,传播疾病知识和防护措施,让民众了解到疾病的严重性、危害性,知道如何应对。其次,在第一时间启动病例监测和药物开发工作,这对疾病的预防控制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卫生计生委已开始强调埃博拉疫苗的研制工作,并与法国共建安全级别最高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加强病毒的研究。再次,应加强国际间合作。日前,我国已派出第3批医疗专家赴非抗击埃博拉,对当地人群进行知识宣教、培训,在病毒的源头防控,效果更佳。

  此外,徐潜补充说,抗击埃博拉必须保护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疗力量发挥最大的作用。

    本报记者:张芳 李迪 张杰 张冕 包育晓

    本报驻美国、英国、德国特约记者:彭婷 孙微 青木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张芳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口腔医学中心

张芳,副主任医师。

个人学习经历:1996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

个人工作经历:1996-2003年 北京南苑医院;2003-至今 中日医院口腔医学中心。

专业特长:1、牙体缺损美容修复术;2、树脂嵌体和瓷嵌体修复术;3、根管治疗,特别是显微镜下疑难根管治疗。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脱水
擅长脱水专家更多
  • 张晶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擅长领域: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胃炎,消化道出血,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牛奶过敏性胃肠病,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细菌性痢疾,中毒性菌痢,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轮状病毒肠炎合并中-重度脱水酸中毒、低血容量性休克、电解质紊乱及液体疗法,慢性腹泻病,炎症性肠病,婴儿肝炎综合征,胆汁淤积性肝病,希特林蛋白缺乏症,肝功能衰竭,门脉高压,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支持,儿童偏食、儿童便秘,消化不良

  • 李晓宪主任医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治疗肾脏、风湿、免疫性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功能...

  • 郭旗艳主任医师同煤集团总医院

    擅长领域:小儿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呼吸道感染、喘息、长期咳嗽、小儿哮喘、小儿肺炎、腹泻、肾炎、肾病综合征、颅内感染、有较高临床诊治水平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