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好消息不断 医疗成了盐碱地

2014-09-01 09:41:10医学界杂志微信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我国医改领域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消息”不断,而本质的体制改革却举步维艰,看起来锣鼓喧天、彩旗招展,实际上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为什么我们不再关注好消息?

  7月25日,国家卫计委和商务部联合下发文件:《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通知说,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广东、福建、海南等7省市,允许外资设立独资医院。

  听起来又是一个好消息。不过,该消息发布之后,“医学界杂志”微信号却并未转发,据笔者的观察,行业媒体、大众媒体对该消息,要不报道,要不就是报道后,并没有引起反响。这是为什么呢?是媒体丧失新闻敏感了吗?

  当然不是这样!以笔者看来,我国医改领域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消息”不断,而本质的体制改革却举步维艰,看起来锣鼓喧天、彩旗招展,实际上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医疗仍是块儿盐碱地

  说到体制改革,当前中国医疗体制的根本问题是什么?笔者认为,根本问题是:公立医院仍占9成市场份额造成的“医疗市场的实质性垄断”。

  垄断是怎么形成的?

  中欧工商管理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中心主任蔡江南教授,曾在美国和中国深度参与过医改,是一位著名的卫生政策专家。蔡教授曾凝练地总结了政府主管部门达成医疗市场垄断的“七种武器”:准入、规划、编制、评级、科研、定价、医保。

  市场准入采取审批制,建个医院需要盖100多个公章、跑几十个部门;需要符合有关部门制定的医疗布局规划(谁有资格为市场做规划?);医生们多是体制内的干部,人才流动困难;等级医院评审成了医疗资源配置风向标和定价依据;科研经费集中于公立医院;制定出畸低的医疗服务价格;医保资格基本上只给予公立医疗机构。

  在这七种武器的联合作用下,跑了几十个部门,盖了100多个公章,投了大量的钱,好不容易建成个医院,要开展什么服务项目、买个什么设备,统统都要审批;弄好了这些,发现基本请不到医生;请到了医生,发现不给你医保资格;医保给了资格,还会发现政府给医疗的定价低得无法覆盖成本。

  由于市场垄断、定价价格畸低,医疗市场看似诱人,实则遍地陷阱,进入者迟早会发现:这哪里是迦南地,明明是盐碱地嘛!

  正因为是盐碱地,我国的医疗市场,社会资本办医经过了2005-2013年的高速发展,到目前床位数仅占13%稍多;门诊服务人数还只有10%。改革开放30年来,其他的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纷纷败退,为何医疗领域成了少有的例外?难道公立医院的管理和监管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七种武器造成的实质性垄断才是原因!

  盐碱地上,莆田人的逆袭

  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医院?

  要不办高端涉外医院,服务金字塔尖的一小部分人群;要不就只有向莆田系学习:“野蛮生长,怎么赚钱怎么来了”。

  8月25日,万好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翁国亮在亚布力论坛夏季峰会上发言说:2002年到2013年这十年间有两次医改,其间也下发了一些扶持民营医院的政策。但是 “这政策几乎是国务院有发,地方有传达,传达以后就放在抽屉里面,基本上没有执行的。”

  对于野蛮生长的“莆田系”翁国亮说:“深入分析莆田系现象,其实不过是在中国医疗体系高度行政化的时代,受到诸多歧视的民营医疗实践者,面对难以预测的规则与未来,无奈地野蛮生长的过程。”

  作为莆田系的大佬,翁国亮这样说难免有推卸责任之嫌疑。但《医学界》的界友们想一下,难道他讲得话一点都没有道理吗?

  好消息成了障眼法

  在一块儿盐碱地上,政府一会儿发个文件,“欢迎大家来开菜园”;又过了一会儿,再发个文件,“欢迎大家来开果园”;过段时间大家发现效果不好,再发个文件,“也欢迎外资来开农场”。当前我国医疗改革,就在重复这样的可笑的故事。

  如果政府真的想开放医疗市场,通过竞争提升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效率,就必须下决心,通过体制改革,把盐碱地改造成良田,如此,不用号召、不用给太多扶持、不用出那么多文件,创业者、企业家们自然蜂拥而至。

  最近十多年来,正如翁国亮所说,政府对于社会资本办医,一直是利好政策不断,实际上“基本上没有执行的”。从根本上说,这些所谓的改革都只是皮毛,并没有触动垄断市场的“七种武器”,甚至改革本身已经成了拖延改革的“障眼法”。

  曹长庆们的改革逻辑

  关于医改,十多年来一直是利好消息不断。自2013年国发40号文件发布后,确立医疗市场“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之后,更是直接否决了“政府主导、市场补充”的“政府派”的纲领,可谓消息空前的好。

  不过决定怎么执行的不在中央政府的文件,在具体办事的主管部门、行政官员手中。他们的改革逻辑是怎样的?让我们通过一个被抓的“苍蝇”样本,看看技术官僚们的改革逻辑。

  8月24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原司长曹长庆因为不清楚的原因被带走调查。曹司长任内,最为群众称道、也最为业内人士诟病的是他任内7年,发改委价格司经过了30余次药品降价,降得廉价药无地自容、纷纷退市,降得高价药层出不穷、迭创纪录。

  药品降价“降价死”的事情,媒体报道了六七年,从不见更正。这样的“糊涂事儿”真的说明曹司长是个“糊涂官”吗?

  2008年11月,曹长庆曾在发改委网站上发表署名文章,称中国的价格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今后中国将加快推进垄断行业价格改革。曹长庆同时认为,为了尽量减轻改革措施对社会带来的震动,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循序渐进、小步快走。

  看看,“糊涂官”们不但不反对改革,还简直是改革的坚定的支持者呢。但实际操作中,因为定价权利益巨大,是一点权力都不肯放弃的;不但不放弃,还要用“降价表演”形成“好消息不断”的局面,同时利用降价上下其手、大肆敛财,并不难想象。

  曹司长的表现,在当下的医疗改革语境中,就是执行医改的官僚们的现实写照:打着改革的旗号,出着利好不断的文件,干着借机寻租、拖延改革的事实。

  这样的改革,怎么改得好啊?!

  改革亟需顶层设计

  万能的习大大给了我们答案。2013年9月17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

  当前,我国的医疗改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全世界各国的经验看,医改都是复杂、困难的系统工程,是极其困难的必须由政治决策引领的重大社会体制改革。

  这样复杂、艰巨、利益纠缠的改革,显然不可能由技术官僚们的修修补补解决,靠发挥地方的创造精神、靠摸着石头过河,不但不能完成改革,反而会成为技术官僚们打着改革旗号权力寻租的借口。

  所以要推行彻底、根本的医疗改革,就必须:

  1.由最高级别领导人领衔改革小组;

  2.为改革设定清晰的目标、明确的行动纲领;

  3.制定出全国一致、具有可操作性的行动方案;

  4.制定改革出的路线图、时间表;

  5.定期考核并公布各地改革成绩,由媒体和公众监督。

  恐怕也只有这样,我国的医疗市场的盐碱化才能解决;医疗市场的实质性垄断才能打破;我们的医疗市场才真正有机会百花齐放、通过竞争提升服务和质量。

  这事儿重要吗?

  重要,因为决定着14亿人的生命和健康!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