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有害健康,大学生抽烟不仅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还影响校园的文化环境。2014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在高等学校内吸烟。为进一步推进全省无烟校园建设,提高大学生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广东省健康教育中心联合广东省控制吸烟协会,于2014年5月至10月在全省各普通高校开展“健康时尚无烟校园”烟草控制传播活动。大学校园是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的转折点,通过组织校园烟草控制传播活动大赛,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对无烟校园创建的支持和决心,提高大学生对烟草烟雾危害的认识水平,帮助吸烟的大学生早日戒烟,努力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健康、清新、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温馨提示:1)投票时间:2014年10月29日9:00-11月8日24:00一、活动背景
早在1950年,吸烟对健康的影响已经被证实,当时有4项对肺癌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吸烟对健康的有害作用。随后Hammond and Horn等的纵向性研究确定了吸烟者的吸食量与死亡率有正相关。1957年美国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发出了第一条警告,指出吸烟是引致肺癌的原因之一。1962伦敦皇家医学院医生以科学的证据证实吸烟与肺癌有因果关系。之后,美国总外科医师协会的进一步调查得出同样的结论,指出吸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且证实吸烟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病等有关联。至此,吸烟对健康有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30年每年归因于吸烟的死亡人数将达300万,即每10秒就有一人死于吸烟引起的疾病,超过艾滋病、结核、难产、车祸、自杀、凶杀等所导致的死亡人数的总和。国外有研究显示, 工作场所完全禁烟法案的采纳和实施将减少3.8%的吸烟率( 95%CI为2.8%~4.7%) , 并且可以使每位吸烟者每天的吸烟量减少3.1 支( 2.4~3.8 支) , 导致烟草消费量减少近4%。中国有烟民3.56亿,每天由于吸烟而死亡3000人。仅30年来中国人群吸烟流行趋势表明吸烟者开始吸烟年龄不断提前,1984年为平均22岁,1996年为平均19岁,2010年的调查发现52.7%以上的吸烟者在20岁以前已成为每日吸烟者。由于吸烟的危害具有滞后性,可以预期,他们未来将承受的吸烟危害将会远远超出现在的中老年人。而人群中遭受二手烟草烟雾危害的人数可高达7.38亿,年轻人是更大的受害者。二手烟的问题无法通过空调、结晶空气和远离吸烟者等方法得到根治。医学证据清楚地说明吸烟对躯体和心理健康是有害的,学习和教育的集中场地应该做到无烟。并且,在校大学生的吸烟,将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今后工作和职场中吸烟人数的增加,若能在这一阶段控制和遏止大学生的吸烟行为,势必可减少工作环境中的吸烟人群和二手烟暴露人群。因此亟需对公共场所,尤其是校园内采取禁止或限制吸烟。
吸烟者的吸烟行为受到个人成长环境、家庭教育背景、人际交往因素、社会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年龄、性别、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因素的、同伴因素等对个人的吸烟行为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控制在校大学生吸烟,不仅需要吸烟者个人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和社会全方位的关心、支持和参与,不仅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正确对待吸烟的社会环境,通过同伴教育影响吸烟者,最重要的是需要吸烟者本人自觉参与,唯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戒烟效果,实现无烟校园。田本淳、钱玲等人在城市学校控烟干预效果评价的研究结果中表明:经干预后学校小学生、中学生的控烟知识知晓率和对学校控烟正确态度持有率均有显著提高,尝试吸烟率稳定降低。可见创造一个良好的控烟环境,加强同伴、学校、社会等对控烟的支持可加强控烟干预的效果。
建立无烟校园,依赖的是大校大学生这一主体人群。大学生精力旺盛,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均达到人生的顶峰。并且作为新一代的高素质知识分子君命,这部分人对于公益活动的宣传十分了解并且持支持态度。不少的大学生本身就是各色各样公益活动宣传的践行者。对于新科技的接受和使用方面,大学生更是毫不落后于任何一个群体,甚至某些时候还充当了首批新科技、新发明的体验人员。众所周知,大学生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较高,已经形成了大学生对网络有着不同程度依赖的事实。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 年度报告中的结果显示,我国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2%,在所有年龄的网民中占有比例最大。其中学生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25.5%。并有81.0%的网民使用手机作为上网设备,而其中使用手机即时通讯类功能的网民更达到了86.1%。,移动信息服务已经全方面走进人们的生活,推动了信息服务模式发展和变革。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更新速度的加快,以上的数据很可能会进一步扩大。2014年郭静等研究发现目前北京大学生对健康教育知识的获取途径前3位依次为互联网(75.1%)、电视(74.9%)、学校健康教育课程(42.5%)。不难看出,网络是大学生最受欢迎的自主接受信息和学习的来源。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普及,实现利用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网络多媒体控烟知识传播模式进而使其成为大学生控烟知识传播的有效方式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微信是新一代移动即时通讯产品,由于微信具有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支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强大的功能,促使其自2011 年初首次推出以来至今,注册用户数现已超过3 亿,成为推广迅速,使用人数庞大的即时通讯产品之一。一方面,微信具有手机网络的便携性和移动的随时性,使得大学生可以在随时获取控烟知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加了获取知识的频率;既一方面,微信的内容可用多种方式编辑后发布,暨添加了精品阅读、视频等各项功能,也可以提升观看体验,更容易吸引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关注。微信的朋友圈功能具有同伴推动的作用,新的资讯通过朋友圈所辐射到的范围将是难以想像的,将大学生纳入控烟参与者之中,发挥其在信息快速传播和社会特殊位置的优势,便可达到向其同伴传播和教育的作用。
二、活动目的
(一)通过有奖知识竞赛的形式及现场烟草控制知识海报展览,激发吸引大学生对烟草控制知识的兴趣,吸引大学生参与无烟校园的控烟活动中来,起到对大学生进行控烟知识健康教育的作用;
(二)构建并在大学校园内宣传“控烟知识”微信平台,促动大学生关注“控烟知识”微信平台并参加烟草控制知识竞赛活动,从而达到烟草危害和控制知识的短期宣传教育,广泛、长期、持续地传播,广而告之的效果;
(三)活动工作人员对大学生进行烟草控制、烟草成份、二手烟危害知识的健康教育,促动其形成控烟理念,并参与到控烟的行动中;
(四)将大学生纳入控烟参与者之中,发挥其在信息传播和社会特殊位置的优势,促动大学生利用控烟微信平台及其他平台和方式充分发挥其同伴教育的作用,达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活动时间
(一)构建校园控烟知识宣传的微信平台及知识体系,为下一步宣传做准备
(2014年7月20日—2014年8月30日)
(二)活动场地的申请、审批、宣传资料与物资的准备
(2014年8月26日—2014年9月5日)
(三)张贴控烟知识海报、控烟宣传海报;拉横幅;派宣传单;对“无烟校园控烟知识竞赛”活动进行前期宣传
(2014年9月5日—2014年9月20日)
(四)开展“无烟”知识竞赛和“无烟”涂鸦大赛,促动大学生参与活动。
(2014年9月21日)
(五)运营微信平台
(2014年9月19日-2014年9月29日)
四、活动开展情况介绍
(一)构建微信平台传播控烟知识
构建控烟知识宣传的微信平台和知识体系 (2014年7月20日—2014年8月30日)。
1.申请微信公众号(订阅号),提交相关审批材料,构建微信公众平台,获得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
2.广泛查找资料,收集与控烟相关的知识,汇编成集;
3.在已有的控烟知识中挑选出实用性强、新式新颖,与吸烟密切相关且适合大学生的内容构建控烟相关知识体系。包括:控烟的知识背景、环境烟草烟雾的主要成分、吸烟的危害、二手烟的危害、控烟的干预措施等;
(二)物资准备
申请活动场地、准备宣传资料与物资 (2014年8月26日—2014年9月9日)。
1.向学校相关部门申请举办活动权限,例如活动场地使用许可,宣传海报张贴许可和横幅悬挂许可及活动时间许可等;
2.筹备活动基本物资,如海报架、桌椅等;
3.购置活动奖品,如笔记本、笔、文件夹等;
4.设计并印制控烟知识海报、控烟宣传海报、横幅、宣传单等。
(三)活动前期宣传
张贴控烟知识海报、控烟宣传海报;拉横幅;派宣传单等,对“控烟知识竞赛” 活动进行前期宣传(2014年9月9日—2014年9月21日)。
1.在学校各宣传处拉横幅、张贴海报,预告有奖知识竞赛的活动时间、地点;
2.派发控烟知识竞赛活动时间、地点及有关控烟知识传单。
3.利用已有的通讯工具如个人微信、QQ群、QQ空间等转发有关无烟校园控烟活动的相关信息,力争最大限度地扩大宣传范围。
(四)正式开展“健康时尚,无烟校园——无烟‘微’关注”系列活动
以有奖竞答、有奖竞赛的形式开展“无烟”知识竞赛及“无烟”涂鸦大赛,广泛宣传,促动大学生积极参与活动(2014年9月20日-2014年9月21日)。
1. “无烟”涂鸦大赛
(1)网络宣传,进行有奖涂鸦竞赛,要求参赛者绘制控烟宣传画报并于9月20日提交至活动宣传地点进行票选;
(2) 组织参加有奖竞答的参与者进行投票;
(3)按照票选结果选出一、二、三等奖,并现场颁奖。
2.“无烟”知识竞赛
(1)在校内设定活动宣传地点,现场进行控烟知识宣传,有奖知识竞赛,吸引大学生参与控烟活动,最大限度扩大控烟活动的影响人群。
(2)以扫二维码获得答题竞赛机会的形式参加比赛,促动大学生关注“无烟微关注”微信平台,以进一步实现在今后一段时间里长期对大学生进行控烟知识宣传的目的。
(五)运营微信平台
(2014年9月19日-2014年9月29日及以后)
在已建立的微信平台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并更新相应控烟宣传内容,向关注本微信公众账号用户推送控烟新知识或活动。同时与其他控烟平台如网站、社会活动等衔接,最大限度利用微信平台的传播功能。
五、活动总体评价
本次活动在暨南大学校本部(在校人数约2万人)进行烟草控制传播活动。以手机即时通信平台——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主要传播媒介,通过大学生向其朋友圈内自发传播健康知识的特点进行控烟知识的宣传,同时辅以传统海报展览方式作为前期烟草控制传播微信公众平台“无烟微关注”宣传手段,在校内进行烟草控制传播宣传教育工作。前期共印发海报张贴于全校24个学生公寓宣传栏,持续时间两周。
本次活动进行了竞赛现场烟草控制传播海报展览,海报对烟草的流行情况、烟草控制大记事、香烟还有的有毒物质及烟草对人体的危害等烟草控制传播知识进行宣传。海报展览与“无烟”知识竞赛相互呼应,促使有奖知识竞赛的参与者主动并认真阅读控烟知识海报。
现场“无烟”知识竞赛中要求参加有奖知识竞赛的参与者需先关注烟草控制传播微信公众平台“无烟微关注”,才可获得答题资格,以保证微信公众平台后期健康教育传播的人群基础。关注微信平台后同学们随机从与烟草控制传播有关的题目,依据回答正确的数目得到相应的奖品,对于一些无法答对所选题目的参赛者,工作人员会告知其正确的控烟和二手烟暴露有关的信息,对于可以首次答对的参赛者,工作人员会鼓励其继续答题,以达到宣传其未知控烟知识和巩固其现有控烟知识的目的。有奖竞答的模式受到同学的热烈欢迎和积极相应,活动最终在达到了使参与者获得了烟草控制传播的有关知识和产生了更深刻理解的目的。
“无烟”涂鸦大赛中同学们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以控烟为主题进行涂鸦比赛。现场活动中为最后投选出的获奖者颁发奖品。
现场活动结束后,向持续关注烟草控制传播微信公众平台“无烟微关注”的用户不定时推送新控烟资讯,使其可长期获取控烟动态方面的资讯,并可通过转朋友圈以扩大宣传教育范围和影响人群。
总的来说,本次活动中,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现场气氛热烈,同时也得到校内健康教育教研室老师及在校学生们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