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观察 > 正文

“恐吓+亲情” 业内人士揭开药品会议营销黑幕

2010-03-29

核心提示:“恐吓+亲情”,业内人士揭开药品会议营销黑幕。

  上门帮老人干活主打亲情牌

  在专家讲完课之后,药品代理商也会准备一些点心或者盒饭和矿泉水,发给参加会议的老人,一方面能体现出来药品代理商的人性化,另外一方面,让老年人吃点东西,补充体能,让他们继续坚持听课。

  大夫讲完课之后,一些老顾客也会上台发言,这些老顾客发言的内容就一点,药效非常好,用过药之后,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在挑选这些老顾客时,药品代理商通常会找一些看起来素质比较高的人,诸如一些企业退休的领导、老干部,有威信、有说服力。对于这些老顾客,药品代理商也给报酬,但不是现金,而是一些药品。

  在这个过程中,药品代理商的工作人员会找一些老年人聊天,他们会找一些有固定收入,家庭较为富裕的老年人,张先生的总结就是,既要有购买能力,也要有购买欲望的人。

  药品代理商还会使用一些仪器为老年人检测,一些大夫还为老人们把脉,但是张先生告诉记者:“把脉也就是那么回事,找来的这些医生没有几个是中医。 ”在医生检查的时候,工作人员要把给老人事先登记的内容给医生准备好,否则容易出现“误诊”这样的笑话。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铺垫之后,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落在卖药上,药品代理商会安排一些“药托儿”,抢着到台前买药。现场如果有买药的,可以到台前交钱,之后拿到一张票,上车之后领取药品,钱没带够的,药品代理商会安排工作人员将药品送到家里,然后收钱,甚至有的还会跟着老人去银行取钱。

  一些业务员还会选择有固定收入,身体有些疾病,不和儿女一起居住的老年人,作为新客户培养。张先生说:“这些业务员的一个特点就是嘴甜,会来事,大爷、大娘、爷爷、奶奶叫得特别亲。 ”

  和老人混熟以后,这些业务员还经常到老人家去拜访,介绍这个药,有的还会替老人家干活,给老人按摩和老人走得非常近,就如同是亲属一样,但是这些业务员心里非常清楚,他们之所以会这么对老人,就是为了让老人买药,如果对老人失去耐心了,他们绝对不会继续做无用功。

  普药穿新衣药价翻十倍

  张先生告诉记者,在会议营销中销售的药,基本上都是药品代理商在厂家根据特定包装定制的药品,这些药品在出厂之后会被加价十倍甚至几十倍之后,销售给老年人。他以一种长春某家药厂生产的药品举例说,药品出厂价格是三四元钱,代理商拿货价格是六七元钱,加上会议营销的成本、销售人员和经理的提成,顾客购买的时候是118元钱一盒。

  这些业务员不仅收取现金,而且还能找到药店刷医保卡甚至还可以开出一些医院的发票,让购药者报销。

  不仅如此,这些药品往往被冠以“新药”“科研成果”等称号,其实,这就是药品代理商和生产厂商做了一个扣,药品的实际配方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将商标换了一个。以普药冒充新药这是药品代理商在会议营销中一贯使用的伎俩。

  分工明确行动隐秘

  在这个机构里位于最底层的就是业务员和宣传员,他们通常都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工作没有底薪,只拿销售的提成。卖药的数量不够,这些人就一分钱都赚不到,而且还要承担赠药的费用。

  在这个机构里,除了业务员之外,还有专业的医生,虽然医生承担的是售后服务的职责,却与患者的接触很少,患者在买药的时候,代理商只提供销售经理的电话,患者需要找到销售经理,然后由业务经理为患者安排医生。这也是为了防止医生与患者接触太多,走漏消息。

  财务机构相对于业务部门和医生来说都比较独立,很多业务人员都不认识财务人员,甚至不知道他们在哪办公。

  张先生告诉记者,会议营销只要着手准备,就要进行非常细化的布置,各司其职,既要让患者相信自己,还要让执法部门摸不到踪影。

热点资讯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0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