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0月22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的零售指导价格正式实施,调整后的中成药价格对中药企业有何影响?中药产业能否在这一轮医改中获得发展机遇。
基本药物降价是基调
企业成本压力大
王桂华说,在对基本药物的研究过程中,企业普遍认为,无论是中药还是化药,经过了20多次的降价,水分和降价空间已经不大了,而另一方面制药成本持续上升。为了保障基本药物的供应和生产以及企业的积极性,希望降价不再继续。
对于降价的现实,王桂华表示,“对优质优价的企业来说,如果你的品种不能接受这个统一的定价,认为不划算,只能不作为基本药物目录品种而退出。”
记者采访多位企业人士,希望了解这次统一定价对中药企业的影响,但他们多态度谨慎,不愿过多表态。特别是上市公司更是不愿谈及造成的损失,因为他们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影响着股价的波动。
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就单独品种算账,企业肯定赔钱。”他说,这次降价,对普药、老药等毛利很低的品种影响最大。此外,不同品种、销售方式的不同,影响也不尽相同,对大型企业更有利些。
在中国中药协会之前对企业的调研中,很多企业就表示,很多普药品种以及一些面世几十年的独家品种,毛利率很低,有的品种甚至价格倒挂经营,价格再降将直接导致该产品亏损。从而出现有价无市局面,影响患者用药需求;同时,个别企业为了生存可能会牺牲产品品质,这样患者用药安全将得不到保障。
另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中药成本低是误解,实际上中药成本很高。”中药与西药相比,原料成本相差非常大。中药原料多为自然资源,其价格直接受到天气、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生长周期甚至粮食价格的影响。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中药生产的单位原料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是呈现上升趋势的。此外,中药的原料还要经过药材提取、浓缩、制粒等工艺,与西药也完全不同。监管体制越来越严格,使得生产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中药的成本上升是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