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日,一份由14家玻璃瓶企业老总联名起草,要求基本药物目录中禁止使用塑料输液瓶(袋)的报告即将上书中国医药包装协会。消息甫出,业内哗然。背后,一场中国药玻包材市场的暗战已不言而喻。
谈及此,高华德说,在药品领域,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期望值会越来越高,客户就会要求供应商的产品是零缺陷率。
“相对来讲,基础输液市场竞争激烈。但是很遗憾,这不是圣华想要拥有的目标市场。”这位法国人毫不掩饰地告诉记者,圣华目标是做到中国药玻最高质量标准,下一步将建约10万级的洁净室,为包括氨基酸、抗生素、脂肪乳浊液在内的高端产品批量生产铺路。
在采访中记者获悉,随着2008年9月德国肖特公司、今年7月格雷斯海姆集团纷纷进军中国高端玻璃市场,一场在高端领域的争夺战也将开演。
有专家认为,玻璃药包材属高耗能产品,要想增强市场竞争力,产业升级、走高品质路线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不管这个蜕变过程有多艰难,开始才是最重要的。
商机在哪里
近年,我国药包材领域因其独特的作用和日益显露的商机,逐渐引起业内的关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未来几年,欧美医药外包市场的增长率预计将会下降,而亚洲新兴市场的增长率预期将达到11%~14%,这将给亚洲市场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
对此,高华德和圣华玻璃副总经理鲁希瑞(Cyril Ruiz-Moise)对中国市场颇有信心。高华德指出,中国的输液瓶市场预计每年约有50亿瓶的需求,其中90%为玻璃瓶,“随着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期望值越来越高。可以预见,高品质药包材的春天已经来临”。
分管市场营销的鲁希瑞告诉本报记者:“2009年的圣华玻璃营销额为1.9亿,其中80%在亚太,20%在欧美。圣华玻璃容器厂Ⅱ型输液瓶投产后,所生产的输液瓶将专门供应亚洲市场。”
据悉,全球医药产品基本包装需求的增长为4.2%,总产值达到112亿美元。目前,中国医药包装行业的年产值约为200亿元,年增长速度超过10%,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
“中国基层医药市场的迅速拓展,给医用包材(特别是药玻)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某业内人士对此预测:“随着我国医疗市场的快速增长,无疑对目前萎缩的玻璃包材市场起到提振作用,并拉动药玻市场以15%的速度增长。”
(实习编辑:马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