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观察 > 正文

别拿百姓生命充当医药隐患“试纸”

2008-06-04

核心提示: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办公室日前向媒体通报,5月22日至28日,先后有6名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使用标示为江西博雅生物制药公司生产的批号为20070514、规格为5% 2.5g的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PH4)(液体)发生死亡。江西省药监局已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相关药品和资料进行封存。

  从“天价医疗费事件”、“宿州眼球事件”、“齐二药事件”到“人免疫球蛋白事件”,医药界暴露的恶性事件此起彼伏。这些令人震惊的医药事件的处置方法,几乎是惊人的一致:监管部门事前不知道,事发后急查严打,查后就会发现有违规。
  
  在一系列有关医药的重大事件中,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一次又一次地充当药品质量或者医疗行为是否合格的“试纸”。在这次“人免疫球蛋白”事件中,同样是多名患者用身体向监管部门报了警。
  
  笔者想要问的是,在“人免疫球蛋白”出事之前有没有预警?难道这些医疗事故只能是“事后诸葛”?据报道说,目前为止,除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外,江西省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没有接到其他省份使用这一批号药品的任何不良反应报告。显然,其他省份无此不良反应报告,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但是在人命关天的个体面前,如果每支“人免疫球蛋白”都要百姓用健康、用生命去“检验”医药隐患,试问,后果会如何?这样的代价付出是不是太大了?

(责任编辑:黄彬)

热点资讯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0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