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观察 > 正文

保健品暴利时代难以终结

2008-06-11

核心提示:任何一个朝阳产业所带来的高利润都会吸引更多的加入者,使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并因此产生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是产品研发的投入力度会加大,使得产业的科技含量增加,产业的平均利润率降低,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而产业自身也得到发展的空间;二是片面追逐广告效应和市场暴利,对产业进行灭绝性开采,却带来产业自身的信誉危机。

  2005年保健品在强化市场监管的发展环境中,仍继续上演暴利神话。

  广告越大胆利润越丰满

  一位保健品产业的业内人士说,保健品不同于其它药品,靠的就是广告效应。如果没有广告,保健品市场就会减少2/3多。但是支付广告需要高额资金,而这笔广告费用最终将会转嫁到产品身上。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保健品的广告越多,其产品的零售价格和成本的落差越大。

  有证可循的是,2005年6月19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哈佛代高乐”的骗局令人触目惊心。广告中所宣传的“美国增高新药”“哈佛代高乐”,其实不过是吉林省龙井市草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普通营养补充剂五维赖氨酸片。正是这样一种普通的营养补充剂,经过总经销商湖北新东科药业有限公司篡改广告审批内容后,给它戴上了“哈佛大学研制”的帽子,又虚构了权威部门官员和专家进行推荐。从而使一盒不过10元左右的五维赖氨酸片,摇身一变成了每盒售价近500元的“哈佛代高乐”。吃上两个疗程就得近万元。

  不久前,桂林市工商局屏风工商所在查处一起虚假宣传案件时,意外截获了银锭路某保健品店的一本进销登记本。并且记录了店主2005年1月至6月的进销货情况,其保健品大部分为在广州、长沙等地批发市场购买。从记录上看,批发价与其零售价差别极大。如“益壮”口服液保健品,批发价每盒(10支)仅10元,零售价却为80元,利润率高达700%;

  2005年年初,国家工商局对中国广告业作了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医疗广告违法率高达62%;而同一时期药品报纸广告的违法率,高达95%。

  据业内人士透露,保健品利润一般可达100%到200%。一个保健品从研制、开发、报批到出成品再到商标注册一般只需数十万元,保健品企业将更多的赌注下在了巨额的广告投入上,以至于形成某种不成文的惯例:谁的广告经费投入高,谁在广告中越能让消费者动心,谁的销量就大,赚得钱就多。在这种惯性的驱使下,高额的利润使精明的商家不仅忽略对保健品的科技投入,更使商家敢于铤而走险。

  尤其是现在的性用品商店,这个行业由于不规范,给商家制造了更多的暴利空间。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说,平均每个商品的利润至少都在200%以上。而很多消费者对这一特殊的产品,由于心理因素作用,很多人不太愿意公开。这一想法,正是暴利存在的基础。

  尽管消费者对保健品的信任度并不高,但为什么还有市场?一是因为市场上的广告效应,每天强化灌输给消费者以后,让人产生了一种消费欲望。二是很多消费者购买的保健品是送给亲朋好友。并不是所有的保健品都不具有保健功能,只是在市场良莠不齐、暴利充斥在这个行业的时候,人们对保健品的价值、作用都会打一个折扣。

(责任编辑:龙彩霞)

热点资讯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0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