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日前,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其与全球第三大制药企业——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关于抗肿瘤药物艾素(多西他赛)的专利纠纷有了最新进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一纸文书宣告赛诺菲的原研产品泰索帝专利全部无效。
从2003年起,赛诺菲安万特就与恒瑞围绕艾素(多西他赛)的化合物专利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诉讼。一开始,赛诺菲安万特起诉恒瑞侵犯其制造路线专利。败诉后,又于2007年9月起诉恒瑞相关产品侵犯其制剂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判决宣告泰索帝发明专利权全部无效,这实际上意味着赛诺菲安万特对恒瑞的指控不成立,恒瑞未来胜诉可期。
事实上,由于我国的仿制药产品已经越来越威胁到跨国企业原研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类似的专利纠纷似乎总是没完没了。此前,关于辉瑞的万艾可专利案件已经持续了多年,而葛兰素史克的拉米夫定在国内专利保护已到期的前提下,仍然以拥有“核心方法的专利”为由,限制国内企业的仿制。
任何专利都有保护期。中国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20年,实用新颖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限为10年。保护期限过后专利失效,成为一种免费共享的社会公共资源人人可用。而美国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仿制药与原料药情报部门近期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2008~2012年,一些药品的专利保护期将届满,这将给仿制药品制造商带来近460亿美元的销售市场,而仿制药品的销售市场规模亦有望由2008年的440.8亿美元提升到2012年547亿美元。
目前国内医药产业由原料药向制剂、由仿制向原创转型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内一些企业也已开始加大制剂生产力度。但是由于科研能力薄弱,国内市场上的上千种药品中97%以上属于仿制药。中国企业往往通过仿制过期的专利药品,并凭借成本优势与专利药开展竞争。
原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曾说,中国知识产权工作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中国在加入WTO以后,随着关税壁垒日渐消失,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大量申请专利,众多产业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形势非常严峻。政府将以掌握新技术知识产权为目标,对重要产业领域的创新活动进行统一部署,建立科技创新活动的知识产权导向和激励机制,以及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创新能力等,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创建。
医药企业在新专利法实施和国家加入WTO后的大环境下,今后的专利诉讼案可能会越来越多,要有效避开专利纠纷,首先要保证自己的仿制行为合法。其次要积极研究海外的专利法规,努力寻求对自身有利的法律环境,运用相关法律保护自己的仿制行为。再次是要不断创新,走自主创新道路,成立专门的专利部门,充实人员,包括及时申请专利,合理延长专利时间,积极跟踪专利,避免侵权。
(实习编辑:翁俊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