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天津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张桂祥介绍,天津市除宝坻、武清和蓟县外,其余15个区县均报告了手足口病例。在报告的134例病例中,男性85例,女性49例(比例为1.73:1)。年龄最小的2个月,最大的30岁。病例主要集中在0-5岁年龄组,为113例,占全部病例的84.3%;其中3岁以下81例,占总病例数的60.4%。托幼儿童50例,占37.3%;散居儿童67例,占50.0%。该年龄分布与安徽阜阳以散居儿童为主的情况基本一致。截至目前,本市没有托幼机构发生手足口病疫情暴发的报告。
通过对近日发病的15例患者的粪便或/和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10例为阳性,分别检出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各5例。说明目前本市发生的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
近日,市卫生局已对各区县卫生局和全市的医疗卫生机构下发了《关于加强本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六项工作要求:一是加强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管理和监测、二是认真做好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临床救治和院内感染控制、三是加强卫生专业人员的培训、四是指导教育部门做好托幼机构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五是做好疫情暴发的应急处置、六是切实做好社会宣传。市卫生局将抓好上述主要工作的落实,有效控制疫情。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张桂祥接受北方网记者采访时说,天津市在1983年率先从手足口病患者疱疹液中分离到柯萨奇病毒A16,1989年又从患者疱疹液中分离到同样的病毒,说明八十年代天津流行的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16。柯萨奇病毒A16所致手足口病症状典型,并发症少,愈后良好。现在,本市于2007年10月1日起在全国率先将手足口病纳入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同时也纳入了本市重点传染病管理天津市疾病控制范畴。可随时掌握该病在本市的发生和流行情况。
“发生在安徽阜阳的儿童感染肠道病毒EV71疫情,让很多儿童家长感到恐慌,其实手足口病属于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完全没有必要恐慌。天津市历年都有手足口病病例发生,未见死亡病例。目前本市报告病例数仅百余例,未见重症和死亡。”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之伦说:“春夏季是肠道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广大儿童家长并教育好孩子要讲究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阻断间接接触传播。”
据介绍,手足口病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发病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夏季高发。患儿表现为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临床症状很好鉴别,表现为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而且疱疹发生在手心和脚心部位。绝大部分为轻型病例,愈后良好;只有少部分重症患者出现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脊髓膜炎、肺水肿、肺出血等。
手足口病可以通过肠道、呼吸道飞沫和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等感染。因此儿童家长要培养孩子勤洗手的习惯,正确洗手的方式就是使用肥皂液或洗手液在双手揉搓15秒钟以上。室内要多通风,注意婴幼儿的营养、适度运动及充足睡眠,以提高免疫力。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家长要减少带儿童到公共场所或通风不良的地方游玩并要密切注意儿童的健康状况。若发现孩子发热和有皮疹等症状,应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孩子患病后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还是居家隔离,不要再去幼儿园、学校和接触其他儿童,避免传染给他人,同时也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患儿家庭应使用肥皂、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将衣被在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酒精、来苏水等一般消毒剂不能杀灭肠道病毒,但各种氧化剂,如碘伏、高锰酸钾、漂白粉、84消毒液都对肠道病毒有效。另外,50℃30分钟也可杀灭肠道病毒。
市卫生局要求本市的托幼机构、小学等幼儿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在夏季手足口病高发季节要做好晨检,发现有发热、出皮疹的孩子要立即通知并要求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要立即对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并对食堂、卫生间、教室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寝室等活动场所的通风换气。如发现保育员、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皮疹症状的,应立即停止其工作,及时就诊。
(责任编辑:温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