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东盛科技发布公告称,已与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简称拜耳)达成补充协议。拜耳将维持原先12.64亿元的价格,收购包括“白加黑”在内的东盛科技启东盖天力制药有限公司抗感止咳类西药非处方药业务。
交易一波三折
早在2006年10月,东盛科技就与拜耳签订了《业务与资产买卖协议》,拜耳以约12.64亿元的价格收购“白加黑”、“小白”糖浆、“信立”止咳糖浆3个非处方西药品牌及资产。然而,让双方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一交易用了一年时间才得到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的批准,离合同规定的有效期已所剩无几。更重要的是,当初的价格已经不合适了。
拜耳与东盛科技的合约是按美元支付,当时1美元对人民币8元,但现在1美元对人民币只有7.1元左右,1.58亿美元所对应的金额也由12.64亿元缩水至11.22亿元人民币。如按新汇率计算,东盛科技将损失1亿多元。这一分歧将双方送入了艰苦的谈判期,也导致此前的转让合同到期作废。
现在补充协议的签订,意味着拜耳方面做出了让步,双方同意按照原协议载明的条款和条件出售。
被迫割肉
曾几何时,“白天吃白片,晚上吃黑片”的广告词如此深入人心,虽然,此次“白加黑”易主给拜耳,成就了中国医药业最大的一笔跨国并购,但对郭家学来说,这次出售也充满无奈和苦涩。
东盛集团作为国内最知名的大型民营制药企业之一,几年前在资本市场上还是呼风唤雨的角色。
然而,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东盛集团,也犯下了和三九、华源等大型企业同样的错误:在东进西拓的征程中,摊子铺得太大,导致资金链频频告急。终于在2004年动用4.98亿元收购云药集团上栽了大跟头。由于无力进行后续投资,东盛黯然退出了云药。
扩张过于迅速还给东盛带来了沉重的包袱。业内人士估计,东盛历年来用在并购扩张方面的资金总额在14亿元左右。资金成本按8%计算,每年支付的资金利息就高达1.2亿元。
郭家学也坦承,正是盲目收购,导致东盛集团陷入了资金困境,并在2006年爆出东盛集团、东盛药业占用东盛科技15.88亿元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事件。
在承认过失的同时,郭家学开始了倾其所有的还债历程。除了现金还款,东盛集团还将旗下主要医药资产抵债给了上市公司。
可以说,这次出让“白加黑”是东盛能否摆脱债务危机的最后一次机会。出售这项优质资产将极大缓解东盛科技资金链紧张局面,有望全面完成清欠。
铝业或成利润新亮点
2008年1月,东盛科技回购了与医药无关的同仁铝业,这是一件很具有信号特征的事件。
据了解,当年东盛集团是借同仁铝业的壳上市的。
2000年,当上市公司同仁铝业更名为东盛科技后,郭家学又把自己手中的东盛药业的医药业务注入到东盛科技,同时又将东盛科技中的原同仁铝业资产剥离,进入东盛药业。此举使东盛科技正式成为一家药业上市公司。因此,这次回购铝业也引发出坊间关于东盛科技要剥离医药资产,一心转行搞铝业的猜想。
对此,郭家学予以否认。他说:“出售‘白加黑’后,东盛将与债权银行进行沟通,计划保留2亿到3亿元交易现金作为流动资金,重新推动东盛科技旗下其他医药资产的发展。东盛科技将集中发展传统中药、现代中药和麻醉精神药三大块业务。凭借集团的管理及营销能力,我们仍可以借中药企业广誉远将东盛科技打造成一个市值很大的上市公司。”
目前,除了马上就要被转让的“白加黑”等西药资产外,东盛科技手中还剩下广誉远国药企业和青海制药等一些医药资产。
广誉远国药是一家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山西老字号医药企业,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中药企业,其产品曾经为皇家御用贡药。据了解,2007年广誉远的销售额达到3亿元,利润5000万元。
而郭家学手中的另一张牌青海制药主要涉足麻醉药品,这也是中国医药行业中唯一的一个垄断行业。
尽管在资本扩张过程中吃过亏,但谈到进军铝业,郭家学认为它是一个可观的利润增长点,“同仁铝业去年成为中铝集团的成员单位后,氧化铝的价格有了保证,加工是旱涝保收。这部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能增加盈利点。”
至于东盛科技会不会形成医药、铝业双主业的发展模式,郭家学认为,还要看公司的发展,现在不好说。
郭家学曾说,东盛这次遭遇资金链危机所带来的教训比有人给他投资10亿、20亿的资金更有战略意义。
(责任编辑:黄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