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4、5年时间内,中国将有约40至50家企业的制剂大批量进入欧美日市场。”国家经贸委医药司原司长、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昨日预测。数字显示,2007年,我国原料药出口已达135.6亿美元,同比增长27.1%;制剂出口7.8亿美元,同比增长55.6%,中国正从单纯的原料药出口向技术含量高的制剂出口转移。
同时,于明德还强调,在进入欧美市场的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就是要早。“第一批到达的人淘到的一定是金,但如果你是第四、第五批或再晚些年进入欧美日市场的话,尽管你付出了同样的艰苦努力,但所获得的收益却肯定大不如前。”
另一方面,记者也从企业代表处了解到,截至目前,在占全球药品消费88%的欧美日等市场上还很难找到“中国制造”。这说明中国药企创新能力依然薄弱,甚至与印度相比,中国药企至少还有8至10年的差距。“面对欧美医药市场的高技术壁垒、高市场风险以及严格而陌生的法律规范等一系列的难题,"如何走出去"仍是困扰中国医药企业的问题。”一位药企人士向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郎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