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养老保险是五大社会保险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国家法律规定,所有的企业职工都能享受养老保险,可是,如果一旦中途退保,职工之前缴纳保险的年限就不再计算,按照这条规定,提前退保显然并不划算。
然而,年前发端于“珠三角”的农民工退保“风潮”引起各方瞩目。而在我国的另一大经济中心“长三角”地域,农民工退保状况亦不容小觑,并已引起官方的高度重视。
是农民工没有保险意识,还是政策让他们无奈地选择退保?专家表示,退保潮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由于农民工的工作不稳定,再加上养老保险转移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农民工在转换工作城市时,遭遇了异地保险转入的高门槛,面对无法续保的尴尬,他们无奈地只能选择退保。
现状:
“有关年前退保的具体农民工人数尚在统计之中,但数量估计不在少数。”昨日无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而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无锡市2007年1至7月份有3804名农民工退保。
最受农民工欢迎城市
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无锡户籍人口为450万人。从1995到2005年十年间,农民工总数由36万人实际增加到约215万人,与户籍人口之比为1比2;外来农民工的就业领域,从过去集中在纺织服装、建筑等行业,扩展到轻工、机械、电子和第三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农民工有近60%在工矿企业工作,13%从事建筑业,8%从事餐饮服务业,11%从事个体工商,8%从事农业和其他职业。一些外资企业员工80%以上是外来农民工。从工厂车间到建筑工地,都有农民工挥洒的汗水。
去年2月7日,由中央电视台经过社会调查、筛选,最后评定了无锡、苏州等10个城市为2007年全国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城市,无锡市副市长黄继鹏作为嘉宾,与两位主持人和农民工兄弟,共同探讨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等热点话题。而无锡已经是连续两年获此殊荣。
光环之下,作为一个外来农民工所占比例很大的新兴发达城市,农民工退保“风潮”对无锡的影响可想而知。尽管目前官方表态具体数字尚在统计之中,但言语中的谨慎和态度上的顾虑还是易于察觉。记者从有关渠道了解到,无锡市2007年1至7月份有3804名农民工退保,而2006年的退保农民工数字是2559名。
在目前造成农民工退保的诸多原因中,无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有关人士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了养老保险的异地转移交接太难。据他介绍,近年来无锡一直在进行“社保扩面”工作,已经扩展到无锡城乡的各类企业,尤其是对私营企业的扩面。目前,跨省流动就业的农民工约为6000万,一旦到了外省,养老保险的异地转移交接就出现了重重障碍。地方设置障碍的原因在于外来人员在当地退休的越多,当地财政需要支出的养老金也越多。一些地方要求参保人缴纳够一定的年限,有的地方甚至不接收养老保险转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邓鸿勋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崔传义在无锡调研时也专门撰文指出,建立农民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和过渡性的养老保险制度。工伤保险是要全面实行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养老保险。现在,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较低,又不能够携带转移,农民工退保只能拿到个人缴费的那一部分,损害了他们的养老保险权益。没有保险的农民工实际上只是吃青春饭,把社会矛盾累积起来,并成为他们转化为市民的一道屏障。必须改革现有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适当降低费率,将企业和个人缴费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建立在城乡地区之间可转移接续的机制。
把农民工视为新市民
2006年,无锡市政府组织开展了农民工现状调研活动,调查表明,农民工对在无锡市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但是也有19.8%的被调查农民工对现状不满意。不满意的因素依次是:工资低(占18.3%)、家庭没人照顾(19.9%)、无固定工作或稳定收入(18.7%)、住宿条件差(12.6%)、看病养老没保障(10.2%)、子女入学难(7.2%)和受人歧视(3.1%)。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农民工向往城市生活、追求改变人生道路、渴望成为城市中的一员。具体表现为四大追求:(1)追求收入平等;(2)追求工作稳定;(3)追求扎根城市;(4)追求社会保障。部分农民工还反映了居住条件较差、精神生活贫乏、参保难、看病难、维权难等问题。
邓鸿勋和崔传义还专门提到了改革户籍制度,既让农民工获得市民待遇,又降低迁入城市转变为市民的门槛。无锡市设想试行农民工居住证制度,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市民化待遇。对居住一个月以上、签订劳动合同一年的农民工办理居住证,制定与居住证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使农民工享受子女上学、计划生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险、证照办理、申报科技成果、因私出国、社区选举、人民代表等方面的市民待遇。
无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该人士对记者表示,农民工退保潮已经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不日也将对外界公布有关数据,并对目前的社保扩面及断保现象中显现的问题做专门研究,商议对策。
(责任编辑:郎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