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利好消息频频传来。
一则是,重大新药创制等三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方案已基本成熟,具备了启动实施的条件。据了解,国家要在新药研发上加大投入,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将重点针对重大疾病的防治,力图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医药产品。
另一则是,财政部官员表示,2008年政府将提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财政补助标准将从现行的人均40元提高到人均8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标准从人均20元提高到人均40元。
1:自主创新吹响冲锋号角
“对于医药产业来说,国务院原则通过重大新药创制等三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这是2007年最重要的政策利好消息了。”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说,“影响的不仅仅是2008年,而是行业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发展。”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出台。《纲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
《纲要》确定了我国未来15年力争取得突破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成为专项之一。
“我国医药产业不能总处在仿制药大国水平。”于明德说,“《纲要》立足于推动中国变成创新型国家。”
百泰生物公司董事长白先宏表示,我国生产的化学药很多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生物制药也是刚刚起步。过去,国家的投入费用大部分在研究层面上,研发和产业脱节,对产业发展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2006年,《纲要》就提出,要以企业为创新的主体,这是我们国家20多年科技改革重要的转折点。
据于明德介绍,为推动《纲要》的落实,国家启动16个科技专项,专项投资超过170亿元,还要拉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各数百亿元的资金,总共预计达千亿元上下。
“国家这么大的资金投入规模也是空前的。根据规划,将建立数十个创新平台,有企业创新平台、单项创新平台和综合性创新平台,这对于我国医药产业由仿制到创新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并将根本转变行业创新基础薄弱的局面。”于明德说。
与此相呼应的是,2007年10月1日实施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也更加鼓励创新,注重新药的科技含量。可以预计,新《办法》挤压了无科技含量仿制药的空间,新药门槛的提高将大大限制新药的审批速度和数量,这将对两类药企形成利好——一类则是已经拥有多个新药证书的企业,另一类则是有自主创新实力的企业。
2008年,新药自主创新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这对我国创新型药企来说是重大利好。
“我们正在积极准备,依靠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希望研发方向能和国家重大项目相吻合,以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白先宏说,“《纲要》对行业的影响将持续十年,甚至二十年,而且只有到那时候,才更能看出这个决定的深远影响。”
围绕着《纲要》,相关配套政策将陆续出台。可以肯定的是,从2008年起,企业投入新药研发的信心将更加充足,资金投入力度也将加大。新药自主创新将不再是我国医药企业难以企及的梦想。
2:医保扩容利好普药企业
“目前,"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均财政补助额度为40元,如果2008年这一补助额度翻番到80元,将对医药行业构成实质性重大利好。”中投证券分析师周锐表示。
有关数据显示,到2007年前三季度,“新农合”参保人群已经达到7.26亿人,筹集资金353亿元。如果财政补助翻番,再考虑参保人群扩大,资金供给增量将达到348亿元以上,这将大大拉动医疗产品消费。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2007年7月开始试点,目标人群为2.4亿人,预计政府财政补助的增加,将提供96亿元的资金供给增量。
周锐表示,未来有关医保的政府拨款金额仍将上升,“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巨大增量将大大释放国内的药品消费需求,这一过程有望持续到2010年全民医保完全建立之时。
周锐强调,“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和政府补贴的增加,将首先惠及大病重病用药,其次是慢性病用药,最后是一般疾病用药。这与一般观点不同,其原因有三:医保制度明显向大病重病倾斜;“新农合”资金2007年前三季度84.7%流向住院补偿,81%流向县及县以上医院;住院费用中肿瘤和心血管住院支出占30%。
“市场容量变大,2008年医药行业将皆大欢喜。”有关企业人士乐观认为。
于明德认为,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医保范围还会扩大。这对普药企业则是重大利好,会有数百亿元的市场扩容,加上城市医疗保险试点的推广,市场还会有1700多亿元的增量。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建立带来的增量不一定会在2008年完全释放出来。”东北证券分析师宋晗认为,“对于2008年来说,2007年的高增长肯定会给当年的增长带来一定压力,虽然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会出现一部分增量,但由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不是强制性的保险制度,其普及需要一定时间。就像农村"新农合"体系建设,早在2002年就已经开展,但是一直到2007年才真正实现较高的投保率和使用率。”
3:行业收入有望增长三成
2007年底和2008年初,一系列药品新政策的陆续出台,将大大促进产业集中度的提高。除了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于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以外,2008年1月1日,修订后的《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开始施行。《标准》提高了制药行业准入门槛,将淘汰一大批设备落后、管理水平差的企业,一定程度上遏制医药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使我国药品生产进入规范化管理时代。
于明德分析认为,2008年医药行业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行业并购更加活跃,不能因为三九或东盛的并购不成功案例,影响行业对并购的信心,做强做大、兼并重组是永恒的主题,大企业在市场上的主导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普药市场扩容速度将十分迅速,这会有力拉动闲置生产能力,大型普药生产企业将拥有新的增长点;医药企业走入国际市场,我国制剂销售将在国外主流市场上找到突破口,近两年会有十几家国内企业通过各种国际认证,2009年将成为中国产品走进国际市场的高峰年。
“对大型医药工业企业来说,在2008年,拥有原料药生产业务的企业优势将更加明显,有准确市场定位的企业将快速发展。大型工商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甚至资本层面的运作将更加频繁。与此同时,大而不强的特点将继续呈现。风险与机遇同在。”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总经理满超分析认为。
“在未来三年里,多层分销的体制难以改观,医药商业平均利润率短期内很难有大的提高。”满超表示,“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和小型商业公司共存的局面仍然将持续。大型医药商业企业会加快"开疆辟土"和战略布局的步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产品资源的控制,通过控制规模、提升运营质量、完善业态,达到各业态的均衡发展。”
2008年,医药行业新的发展模式将促使不适应环境变化的投机型企业淡出市场,而给长期投资于医药行业的企业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改变目前我国医药企业小、乱、散的格局。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医改政策的逐步清晰,预计到2008年,城镇居民医保拉动的医疗消费市场将有大约5400亿元的规模,“新农合”拉动的医疗消费市场将有大约1130亿元的规模。与这些预测相吻合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由2000年的10.45%,上升到2005年的13%,而人口的老龄化必然会带动医药消费需求增长。另外,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也逐年上升,经济实力的增长会支撑居民对医药消费的有效需求。因此,到2008年,预计我国医药行业整体收入水平将增长30%左右。
(责任编辑:李俊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