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观察 > 正文

专家称美国医疗体系被绑架中国不能学

2011-07-21新财富

核心提示:在医疗费用昂贵、患者得不到保护上,美国医疗健康体制的这两大弊端与中国惊人地相似。美国医疗体制的失败,在于其医疗健康体系受到了市场中各方力量的绑架与祟尚自由的价值观限制,其经验教训值得中国借鉴。

  在中国医疗改革徘徊不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愈演愈烈的情形下,“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并强调了“增加财政投入”的手段和“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原则,令人为之振奋。然而,如同所有的改革,医改光是增加财政投入和有一个明确的原则是不够的。“好事多磨”是对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这一全球性难题的精辟定性,在全球,特别成功的模式几乎没有,13亿人口的中国,更不可能照搬任何所谓的世界先进经验,但这也恰恰提供了一个机遇,中国有可能摸索出一个具有特色的医疗卫生体系。为此,对他国医改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强大的美国,脆弱的医疗健康体系

  美国的医疗健康制度雏形初显于二战期间,其以医疗保险和医疗资助(medicare and mediaid)为里程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即以政府为主导的对老人和穷人的医疗资助和以雇主为主导、以市场为体制的员工(包括家属)医疗保险这样公共和私营两大资源支撑的体系,配之于人人有权享受的急诊室法律保证。

  应该说,这一体系曾经成绩卓然,其在过去一个世纪将美国人的平均寿命延长了30年;但是,它最终演变成了一个臃肿庞大、集各方利益集团为一体的错综复杂的体系,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美国人尽管在世界上为医疗健康付出最多,可与其他发达国家人士相比,在平均寿命、婴儿死亡率等健康指标上都略逊一筹。

  美国医疗健康体系的优势显而易见—这个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每年不惜倾GDP的17%于医疗健康费用,并具有世界领先的医药研发和生产能力、一流的医学院和医疗人才,以及最严谨、最挑剔的医疗管理和审核体制。但是,美国依然被医疗健康体系的种种弊端所困扰,论企业、政府、政客或是百姓,对于医疗健康体制几乎都是怨声载道;而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却又根据自身的利益五八门。

  被市场导向绑架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美国医疗健康体系的运方式,那就是一驾被缰野马拉着横冲直撞的马车,而这匹野马就是市场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国医疗健康体系的运充分发挥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功能,但这并没有带来鼓吹者所预言的效果。美国医疗健康体制的两大弊端与中国惊人地相似:一是医疗费用昂贵,老百姓病不起;二是患者没有得到保护。

  我们常常听说美国的东西比中国的东西便宜,尤其是房子比中国的大城市便宜多多,但相比中国,美国的医疗费用实在令人咂:2008年,美国人在医疗方面的费用为2.3万亿美元(平均每人7681美元),占当年GDP的16.2%,是1990年7140亿美元的3倍、1980年2530亿美元的8倍!而同期美国的CPI仅仅翻了一倍(1982-1984 = 100;截至到2011年4月 = 224.9)。扶摇直上的医疗费用,论对个人、公司还是政府,似乎都永止境。

  我前不久扭了脚腕去看医生,除了第一次帮我用石膏固定脚腕外,以每次都是例的拍X光和1分钟医生面谈,半年时间看了5次医生,费用是2800多美元。如果不得不住院,那就是宰你没商量了,一天的住院费根据地区、治疗和服务而有所不同,但平均为3000-5000美元/天,住院一周个三五万美元根本就是寻常事,而在美国住院的平均时间大约是5天。一个朋友前不久做了换膝手术,光是手术费用就达4万美元。

  虽然美国在医疗健康上的费用是世界之冠,但有将近1/3政管理上(加拿大为16%):从接线生的工资、销售经理的出差费用到首席执官天文数字的奖金,当然,还有他们的利润和投资者的回报。在美国,医疗事业是纯粹的私营盈利企业,医生诊所和医院是名符其实的“有病没钱莫进来”。在这样的制度下,真正能够享受一流医疗水平的人只剩下少数富人,全世界的富人都能选择到美国享受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最有效的药物和最微不至的服务。纯粹以市场为导向的医疗体制,最终导致了医疗事业的扭曲。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热点资讯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0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