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观察 > 正文

医药行业商业贿赂万象 业内反腐形势更为严峻

2010-07-12

核心提示:药监系统高官次第落马,折射出医药行业商业贿赂万象。环环相扣的审批环节与行业暴利,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商业贿赂在各行各业中都会出现,为何医药行业的商业贿赂愈演愈烈,以致窝案连发?

  医改已过中盘,而相应的药改才刚刚步出帷幕。6月21日,卫生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提出“对医院各个部门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医院信息的权限实行分级管理,对医院信息系统中有关药品、高值耗材使用等信息实行专人负责、加密管理”,这被认为是医药行业最明确的预防腐败的信

  医药分家成必然

  国家医保目录药品近期大幅涨价,一些仿制药的价格甚至超过进口药。一场以改善公民医疗条件、去除“看病难”为宗旨的医疗改革,竟然成了药价攀升的绳梯。

  相关人士介绍,在医药领域,消费者的议价能力本就很低。首先,消费者规模庞大,议价能力却与之成反比;其次,消费者几乎没有成本转移能力;最后,则是专业原因,消费者在信息获取上和药品厂家、医院、医生极不对称。在处方药市场上,消费者几乎没什么议价能力,这是普遍现象,难以改变。

  暴利的药品从厂家到全国总代理商,再依次到省、地、市、县级经销商,最终到零售药店,经过了很长的销售链条,在这一过程中,发生关联的机构还有新药审批代理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物价局、卫生局、药品招投标机构等。医疗药品服务市场已经形成了稳固的利益链条,药价在这个过程中翻十多倍是很正常的。

  某位河北省级医药经销商向记者透露,自己在河北省范围内经销的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胶囊,从该药厂的全国总代理商采购的批发价格为1700元/箱,一箱药有200盒,相当于每盒胶囊的进货成本为8.5元,预计全国总代理商从药厂采购的成本最多为5元/盒。自己再以30元/盒的价格出售给河北省的地、市、县级经销商和零售药店。零售药店向顾客出售的价格至少是85元/盒。

  此前,媒体在追查芦笋片1300%暴利的过程中发现,地方物价部门是药品暴利最大的推手之一——出厂价15.5元的芦笋片,药监部门定出的合法价格高达136元。我国生产的大部分西药,总体上其生产成本不到零售价的5%,其中原因之一是“指导价”本身就是天价。虚高药价的源头之一,竟然来自有关政府部门的虚高定价,这不禁令人唏嘘。

  既没有正常市场价格机制,又缺少正常的行业行为准则与规范,再加上政府监管失职,医药市场怎能不乱?

  而国家新推出的医疗改革,也成了黑色利益链条的美餐,因为医疗改革的核心之一是扩大医保的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人“享受”福利,这必然催生医药行业的大扩容,形成巨大的消费需求。

  因此,专家呼吁,要想让公众切实享受到医改的好处,其根本方法是政府迅速建立严格的价格监管,有力地打击涨价的黑色链条,对虚高药价水分进行挤压。

  前述李姓市场经理分析,为了医药分离,的确应该引入第三方力量,政府主导招标,然后成立一个监督方全程监督,像国外的行政体制一样形成三权分立机制,互相制约,这样可以大大地降低产品价格,使老百姓获益。

  医药行业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严查医疗行业商业贿赂,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有力的维护,卫生部今年的反贿决心与举措,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黎颖瑜)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热点资讯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0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