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肥胖与直结肠癌究竟有何关系?如何“缩腰瘦臀”,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记者采访了河南省肿瘤研究所石智勇教授。
“肥胖与人体很多疾病都有关系,不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代谢性疾病,乳腺癌、胰腺癌、直结肠癌的发生也与肥胖有关联。”石智勇说,肥胖者饮食常常不节制,摄取动物脂肪、胆固醇过多,而运动减少,这会增加消化道的负担,妨碍正常消化,脂肪的代谢产物会最终转化为致癌物质。
另外,肥胖的人膳食纤维摄入相对较少,而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强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分解脂肪,如果肠道中缺少膳食纤维的“滋润”,就容易发生便秘,时间一长,就会成为直结肠癌的潜在危险因素。
腹型肥胖者男性公务员多见
俗话说,“腰带越长寿命越短”,说的就是“腹型肥胖”的危害。豫南某市曾对3866名公务员进行体检,其中肥胖2090人,占到一半多。
调查显示,该市公务员男性超重率、肥胖率及腹型肥胖率均高于女性;同时结果还显示,BMI(体重指数)、WC(腰围)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正相关,即BMI、WC越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越高。
石智勇说,肥胖人群中,“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肥胖)对健康的影响最大,脂肪大量堆积在腹部,也就是先胖肚子,这样对内脏来说更容易沉积脂肪,危害更甚于全身肥胖,也更容易增加肠癌的患病风险。
腹型肥胖需要坚持长期控制饮食、体育锻炼,否则这种肥胖很难改善。
35岁以上男性每年做一次健康体检
怎样控制体重,防止和减少肥胖带来的危害呢?石智勇向大家推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顿吃七八分饱即可,主食控制在每天6两至1斤的范围。如果劳动强度不太大,吃五六成饱即可。
总之,需要控制饮食的热量,减少动物脂肪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薯类,有助增强肠蠕动,尽快帮助肌体代谢;另外,还需要做体能锻炼,促进脂肪代谢分解。
运动的频率如何把握?石智勇建议,每周至少坚持锻炼5天,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半个小时,如果每周能保证两三次的出汗运动更好。
最简单的出汗运动方式是步行,不必追求心率,把握适当的步幅,以走路时轻微出汗、稍感疲劳为度。
另外,35岁以后的人,尤其是久坐办公室的男性职员,建议每一两年做一次健康体检,查查血脂、血压、血糖等;如果有肠癌的家族史,身形又肥胖,有条件的话最好做个肠镜检查;如果出现大便性状和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排便困难、排黏液脓性便,需要去做大便潜血试验和肛门指诊,排除肠癌。
相关链接:
BMI=体重(kg)/身高(m)2。例如一个身高1.7m,体重60kg的男性,他的BMI=60÷1.72=20.76。
(责任编辑:温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