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即将修改

www.39.net  2007-12-17    
被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我国首部《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发布已近二年,对提高我国乙肝防治水平、规范乙肝的医疗行为起到重要作用。但《指南》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肝诊疗中所有问题。近年来,乙肝病毒耐药问题凸现,传统中药抗肝纤维化突破乙肝治疗瓶颈。《指南》不能一成不变。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庄辉教授表示,明年将对我国《指南》进行修改。

  在日前召开的2007慢性乙肝治疗新进展研讨会上,大会主席、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会长李福山教授说,广东是乙肝病毒的重灾区,相当多的患者对乙肝治疗目标设定过高,对抗病毒治疗适应症缺乏了解而造成过度、盲目治疗。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将随机调查1万名乙肝患者用药现状并建立随访管理系统,以纠正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和重复使用功效一样的同类药等问题,减轻个人乃至家庭的巨大经济压力,为修改完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提供科学依据。

  李福山教授说,国内外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均强调抗病毒治疗是关键,近期两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的抗病毒药相继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打破外国药企垄断我国乙肝治疗用药市场局面,降低了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门槛".但耐药问题已成为抗病毒治疗的"拦路虎".李福山强调,虽然中药无缘抗病毒市场,但中药扶正化瘀具有逆转肝纤维化作用已成专家共识,中西医结合既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又能阻断向肝硬化发展。盼望修改后的《指南》具有中国传统中医特色。

  “乙肝治疗能否成功取决于患者体内免疫功能状态”。参加研讨会的广东岭南肝病研究所副所长王添章副主任医师说,慢性乙肝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是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指南》应该突出慢性乙肝抗病毒的同时,适当配合免疫调节、抗纤维化治疗,有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领衔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免疫抗病毒疗法开辟了慢性乙肝治疗新途径。临床实践表明,对肝功能不正常的慢性乙肝采用该疗法病毒复制指标转阴达七成左右。该疗法具有严格的适应症,对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疗效仍不乐观。

(责任编辑:温小军)

  • 网友评论发表时间
昵称:
内容: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