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百强年会】第39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顺利召开!

2022-12-29 18:26:02
核心提示:12月18日,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办的2022年(第39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暨2021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发布会暨长三角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大会在申城隆重开幕,多位政府领导、行业专家、金融精英及产业链企业代表出席本次大会。

12月18日,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办的2022年(第39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暨2021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发布会暨长三角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大会在申城隆重开幕,多位政府领导、行业专家、金融精英及产业链企业代表出席本次大会。

大会开幕式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副主任、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平,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执行会长吴海东为本次大会作开幕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级巡视员张晓峰,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会长张伟,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方来英,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院长应亚珍,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专家组组长章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药物政策处处长韩会学,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药品目录管理处处长刘嘉楠,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赵阳等出席大会开幕式。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副主任

中国药学会理事长  孙咸泽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副主任、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通过远程连线的方式发表致辞。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医药行业应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为根本目标,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实现我国医药领域全产业的创新化、全链条的现代化、全方位的国际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药学会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致力于推动我国药学科学技术和民族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  何亚琼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通过远程连线的方式作了致辞。他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联合印发《“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的医药主管九部委牵头部门,将坚定不移地携手业界同仁助力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深化医药产业链规模化和体系化的制造优势,持续推进产业创新和制造水平能级跃升,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医药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找准促进行业发展的着力点和发力点,坚持创新驱动、紧抓社会责任,以经世济民为要,全力推动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  刘平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平在致辞中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具有体系健全,创新要素富集,国际化程度高,研发创新领先等优势,肩负着中央赋予的重要使命。他希望,通过本次大会能持续推动生物医药新发展理念,围绕高端化、智能化和国际化的总体要求,从产业链、创新链发力,找准赛道、打造生态,紧抓机遇,加快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执行会长  吴海东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执行会长吴海东通过连线的方式作了致辞。他提到,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已成功举办38届,伴随行业共同成长,促进百强企业交流融合,在岁月的沉淀中,逐步成为业界风向标。医药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强医药企业要加强风险意识,准确识别、科学应变,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大程度地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以行而不辍合作共赢的磅礴伟力,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行稳致远。

“短缺药品生产供应监测预警平台”上线仪式

“中国医药产业链供需对接与服务平台”启动仪式

大会还见证了“短缺药品生产供应监测预警平台”的上线和“中国医药产业链供需对接与服务平台”的启动。“短缺药品生产供应监测预警平台”是对重点药品获批、生产、流通、储备等环节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测,通过大数据汇总与关联分析,实现我国短缺药品的全方位动态监测与分级预警。“中国医药产业链供需对接与服务平台”则是协调区域间及上下游产业联动,打通产业链、价值链堵点,实现供需双方精准对接的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级巡视员张晓峰、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平、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会长张伟、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方来英、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院长应亚珍共同手握金沙推杆,与参会代表一起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级巡视员  张晓峰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级巡视员张晓峰在其主题报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标志,生命健康产业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对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发展动力强劲,用药结构不断优化,医疗器械、制药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供应保障取得新进展,国际化发展迈出新步伐,整体发展水平跨上新台阶。“十四五”开局以来,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健康中国”也对医药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口老龄化、健康消费升级,促使医药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医药行业要紧抓新一轮技术变革,促进生物医药与信息技术的跨界深入融合;要敢于创新攻坚克难,积极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以创新驱动作为动力,全力以赴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会长  张伟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会长张伟分享了主题为“加快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他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步入平稳增长期,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冲击下仍表现出较强的经济韧性,在创新引领、技术赋能的大背景下,行业发展格局重构。创新加速、强者恒强的发展局面逐步清晰,同时原料制剂一体化、规模化、国际化成为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趋势。与此同时,医药行业面临着前沿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不完善、供应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此,“十四五”期间,医药行业必须强基础、补短板、破瓶颈、促提升,加快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建立以创新回报为核心的产业生态,持续提升药品监督管理能力,促进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院长  应亚珍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院长应亚珍分享了“医保、医疗、医药协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主题报告。她表示,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医药费用快速增长,医保区域不平衡、制度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存在。医疗改革需要兼顾资源配置规模与结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模式要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要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要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医保改革需要从“全覆盖”走向“高质量”,通过目录调整常态化、带量采购集约化等方案确保改革进度、质量、效果。“三医联动”必须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增强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行稳致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才能得到更好地维护。

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专家组组长  章明

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专家组组长章明分享了“深入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持续释放改革红利”的主旨演讲。他谈到,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旨在降低群众药费负担、规范药品流通秩序、提高群众用药安全。继续深化集中带量采购有助于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对药品的认可度,促进医药企业转型升级,弥补医药企业短板不足,防范不合理的临床替代,促进临床合理使用和产品价格回归。未来,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通过强化管理,以“紧盯量、立足统、同标准、促发展”的原则巩固综合治理成果,探索国家、省级、跨地区联盟相互配合和协同推进的新模式,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合力建设健康中国。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上线仪式

大会隆重发布了国药器械与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携手打造的我国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依托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多年积累的医药行业数据库开发技术储备,构建集医疗器械研发创新、市场销售、投融资、行业全景等为一体的信息数据系统,以全场景的数字解决方案,为政府政策制定、行业动态研判、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扎实有效的数据支撑与专家智慧,成为推动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息助力。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院长  魏树源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院长魏树源主持大会开幕式环节,他表示,医药产业肩负着经济发展与国计民生的重责大任,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要实现从“医药制造大国”向“医药创新强国”的历史性跨越,需要产业链各环节持续协同配合,坚持原始创新,更好地履行时代责任与行业使命。本届大会以“创新·责任”为主题,从政策环境、创新生态、国际趋势、资本动向等多个维度,洞察发展趋势,把脉市场变革,将对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将起到重要引导作用。

大会还隆重揭晓了“2021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华润医药控股有限公司、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位列前三甲。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  郭文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郭文对2021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作了详细解读。她用三个关键词“多点突破、多重挑战、多管齐下”描述了这个特殊年份下的中国医药工业发展生态。2021年,百强企业在营收规模、营收增速以及出口交货值等方面再创新高,十强地位稳固,百强门槛提升,于逆境中实现恢复性增长,并交出了一份相对亮眼的答卷。然而,医药产业仍面临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加、仿制药进入转型阵痛期、创新药产学研各环节均有短板等多重挑战,百强企业为此不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持续丰富产品管线,并通过开展多元布局、增加供应优势、布局线上营销等积极应对,取得显著成效,未来有望进一步突破。

2021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正式发布

百强企业是中国医药行业的代表,在行业更迭、大浪淘沙下,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向前的决心与勇气,不断砥砺前行、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制药行业的中流砥柱。2021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正式发布,获奖企业代表依次上台领奖并合影留念。

大会同期发布了“2022年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工业企业”、“2022年中国医药工业具投资价值企业”、“2022年中国医药工业具成长力企业”、“2022年中国医药新锐创新力量”等榜单。

2022年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工业企业

2022年中国医药工业具投资价值企业

2022年中国医药工业具成长力企业

2022年中国医药新锐创新力量

创智者?说

“创智者·说”是由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打造的系列高端对话环节,以圆桌会议的形式,洞见行业发展趋势、链动产业外延资源、探求发展新知新貌,推动生态圈全要素质量提升、效率升级、动能转换。

创智者·说:创新能级跃升

在由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方来英主持的“创智者·说:创新能级跃升”圆桌对话环节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阳晨曦、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会长张伟、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陆伟根围绕“医药制造与创新升级”、“科技促进成果转化”、“加速提升医药创新要素汇集”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创智者·说: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学恭主持的“创智者·说:产业高质量发展”圆桌对话环节上,石家庄四药集团董事长苏学军、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修远、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昆、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海思科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范秀莲、浙江博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裁王海彬围绕“医药产业发展新趋势”、“医药企业转型升级”、“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发展”等议题展开了精彩讨论。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