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首页 > 资讯 > 性热闻 > 女性 > 正文

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

2008-02-27 18:04: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魏丽惠带领的科研小组发现,在子宫内膜癌通常的基因转录效应之外,还可能存在一个快速激活通道,即非基因转录效应。该研究还发现一种新的雌激素相关受体(ERR),即孤儿受体介导的传导通路,可使子宫内膜癌细胞过度生长。

  两者在恶性度高的非激素依赖性子宫内膜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该成果《子宫内膜癌相关受体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子宫内膜癌是威胁妇女健康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在各年龄层妇女中均呈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无孕激素拮抗的高雌激素长期作用可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多数学者根据子宫内膜癌对雌激素的依赖与否,将子宫内膜癌分为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和非激素依赖型(Ⅱ型)。前者多发生于年轻女性,预后良好,约占内膜癌发病的90%。后者常见于绝经后妇女,虽然发病率为10%左右,但其转移早、恶性度高、预后较差。

  此次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细胞中存在一个快速激活通道及微环境中可溶性介质的作用,有可能成为Ⅱ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之一。该研究还发现了一种新的雌激素相关受体,即孤儿受体(ERR)。在Ⅱ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这种受体的ERRα亚型的mRNA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也明显高于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魏丽惠教授认为,子宫内膜癌发生机制复杂,除与激素及其受体、癌基因、抑癌基因有关外,微环境也在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雌激素及其受体作为一种细胞外初始信号,作用于癌变始动、促进和发展过程各个阶段而发挥生物学效应。

(责任编辑:温小军)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专题
癌症的真相与误区第30期:甜食易致子宫内膜癌?

很多女性抵挡不了甜食的诱惑,但近日外媒却有“甜食会增加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的相关研究报道,到底甜食是不是女性的甜蜜负担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科肿瘤病区梁慧超副主任医师认为,子宫内膜癌(Ⅰ型)属于雌激素依赖型疾病,而甜食会引起肥胖,脂肪会促使雌激素水平上升,从这一角度分析,甜食很有可能会加大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