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新药难进医保
编者按:我国新药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有必须“超过两年临床使用时限”的硬性规定,而进口、外企生产以及国内仿制的“外国药”却无此障碍。医保目录两年增补一次,国产新药难进医保的直接后果便是销售额上不去,国内药企研发积极性大受打击。国产新药难进医保症结在哪儿呢?
国产新药为何难进医保?

国产新药为何难进医保?

  近日,因病到医院就医的小张面临用药的两难选择:一边是专家推荐的国产新药疗效好、价格相对较低,但医保却不能报销;一边是可以报销的进口药,但其疗效不如国产新药,而且价格较高。为什么疗效好的国产新药不能报销?这对于企业研发的影响有多大呢?……[详情]

国产新药之怪现象

一、国家医保药品目录4年未增补

据了解,我国对于新药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目前有必须“超过两年临床使用时限”的硬性规定。而且200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制定后有两年一增补的说法,也就是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外的药品每两年才有一次进入该目录的机会……[详情]

二、“外国药”享受特权保护时间

虽然国产新药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比较困难,但直接进口、外资企业生产以及国内仿制的“外国药”却不存在这一障碍。对新药的硬性规定更是延长了“外国药”享受特权保护的时间。除影响国内企业创新积极性外,“国内企业也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必要的市场营销活动”……[详情]

三、新药不能进医保 巨资研发投入打水漂

多名国内药企老总认为,如果新药不能进医保,担心企业前期耗费的巨资研发投入会打水漂,这也将制约国内医药工业进行创新的积极性……[详情]

四、国产新药不能报销 “科研成功、市场失败”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难进《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石家庄制药集团投入3.7亿多元研发的新药“恩必普”上市5年,目前年销售额仅为3000万元,收回研发投入遥遥无期,更谈不上主导市场……[详情]

各方说法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医院部销售总监曹婷
  “有关部门应开辟一条国产新药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绿色通道,就像药品通过几期临床试验就可申请生产上市一样,可以考虑建立一条类似的程序化的途径,让国产新药临床应用达到一定时间后(例如几个月)可申请或自然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详情]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陶德胜
  国家应该鼓励国产新药尽早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这对各方都有好处。“对政府部门而言,可以在新药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后对其进行价格管制;对企业而言,销售相对更有保障,稳定的收入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患者而言,新药的进入使其有……[详情]
北京华素制药处方药销售总监王志达
  对新药“两年”的硬性规定更是延长了“外国药”享受特权保护的时间。除影响国内企业创新积极性外,“国内企业也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必要的市场营销活动”……[详情]
药品采购专家
  专家认为,用更多有理想“价效比”的国产创新药取代进口的高价药,不仅能让患者得到实惠,同时也能大大减少医疗保险费用的支出,“有着明显的药物经济学意义。”……[详情]
典型案例
东阿阿胶新药“瑞通立”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瑞通立为国家二类新药,前期投入约10年,耗资巨大……[详细]
石家庄制药“恩必普”
石家庄制药集团投入3.7亿多元研发的新药恩必普上市已5年,因未能进入国家医保……[详细]
博主观察
新医改究竟动了谁的奶酪?
打“专利”牌和“独家”牌,以此逃避竞争……[详细]
国产新药为何难进医保?
能够进入医保的进口药,绝大多数的使用临床年限已超过了两年……[详细]
产业数据
4.1万余种药品品规中,共有约2.8万余种代表药品品规入围,其中70%的品种保持平稳的价格。
50%以上的处方药属于“外国药”,而我国医药行业平均研发投入率不到发达国家的5%,这两个数据“世界罕见、令人震惊。”
5053家医药企业中只有1/3的企业进行了研发投入,行业平均研发投入率仅为1.06%,不到发达国家的1/20。
1000亿元2010年,中国医疗器械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业界语录

“今年的做法进一步优化流程,扩大了绿色通道,让更多的廉价老药直接进入不竞价议价药品目录,让老百姓受惠。”

——广东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副主任杨哲

“集中采购对低价格的要求必定会导致一批企业为获得采购而进行价格战,价格战的残酷也在药品网上采购模式中有所体现,所以新政的陆续实施,必定会令一批医疗器械企业面临淘汰命运。”

——业内人士

“如果新药不能进医保,担心企业前期耗费的巨资研发投入会打水漂,这也将制约国内医药工业进行创新的积极性。”

——多名国内药企老总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新药不能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不仅挫伤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伤害最大的其实是广大患者、尤其是普通患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孙宁玲教授

“从鼓励创新的角度出发,对于拥有新药证书的国产新药应该给予一定的区别对待,即使没有区别对待但在谈判专家的选择上也要与一般的仿制药有所区别。这也是保护我国自己的民族企业及医药工业。”

——企业代表

“国家保密处方药品100%入围,国家863计划研究成果的药品入围率达到75%。一类新药被淘汰的两个品种,一是只由两种老药混合制成的所谓新药制剂,科技含量不高;另一个则是价格明显偏有替代品种。”

——业内专家
返回资讯首页编辑:姚青 陈绮纯 监制:文建国
将此专题推荐给朋友收藏此专题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

我来评论

已有0人参与 点击查看
注册
欢迎你,jessfgs [个人中心] [咨询医生] 退出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