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推荐图集 > 正文

这一行为,成了年轻人耳聋的罪魁祸首!

2017-06-27 16:01:5339健康网

核心提示:每年的6,7月都是毕业季,毕业生们除了忙着找工作或打暑假工外,与朋友约聚会K歌、蹦迪也是必不可少,但专家提醒,K歌、蹦迪属于强噪声环境,长时间呆在这种环境下极易伤害听力,导致噪声性耳聋!

阿文(化名)是今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近1个月来突然感觉自己听东西越来越不清楚,来到医院以检查,被确诊为双耳感应神经性聋。一查原因,阿文表示由于学业优秀,一大早就被中意的公司录取,因此最近忙着和同学们聚会,天天泡吧,加上自己平时喜欢听一些重金属摇滚乐,几个月前就开始间断性出现高音调的耳鸣,自己没有重视,直到近一个月有时别人说话自己听得不清楚,才突然警觉。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耳鼻喉科张宏征教授表示目前门诊中类似病例越来越多见,除了常去ktv,泡吧的人外,很多孩子喜欢关上房门开大音乐或者带上耳麦,聊天上网,打游戏,张教授表示,处于长时间的高分贝的环境下对耳朵的损害极大,形成噪声性耳聋

那么什么是噪声性聋呢?

顾名思义就是噪声引起的耳聋,在医学上分急性声创伤以及慢性噪声性聋。急性声创伤是指暴露在噪声过程中或之后双耳立即出现的听力改变或耳鸣。慢性噪声性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更为常见,是指长期接触噪声引起的渐进性听力损失。

张教授介绍,我们临床上所指的噪声性聋主要是慢性噪声性聋,慢性噪声性聋发病缓慢,进展隐匿,由于最先受影响的是言语频率以上的高频率,所以在语言交流中不容易发现早期听力的下降,随着听力损害的加重,言语频率受累导致语言交流障碍,我们才会发觉听力的下降。

QQ截图20170626234754

起病隐匿,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

耳朵的听力受损主要有三大表现:高频受损、听敏感度下降、听阈升高。耳机导致的听力损失早期主要是高频部分受损,发展到一定程度逐渐出现言语识别率降低,不能分辨“sh”,“s”等。听功能损伤呈缓慢进行性,而噪声性聋一旦发生所导致的听力损失是永久性的,目前仍缺少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预防十分重要。


张宏征教授指出,首先,如果自己的职业或者生活环境为噪声环境,需要注意平时工作生活中对噪声的自我防护,佩戴防护器具(如隔声耳塞和耳罩),延长安静环境休息时间,定期测试听力,若发现噪声相关的听力下降,除及时治疗外,必要时应更换工作或者生活环境。

第二,现代生活的普通人群噪声暴露的机会也大大增加,所以我们需要注意减少出入一些噪声水平高的娱乐场所(摇滚音乐会、KTV、迪厅等);个人的手机等数码设备尽量使用外放功能,需要佩戴耳机时尽量放低音量。

第三,针对经常使用耳机听音乐的朋友,首先在耳机的选择上,为了不影响耳道以及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建议选择包裹耳廓式耳机。佩戴耳机时间不要过长,一般连续一个小时休息一会比较合适,佩戴时尽量不要做咀嚼等活动颞颌关节的动作。耳机的音量尽量控制在播放器最高音量的50%之内,音量尽量与正常人说话响度接近,以50~60分贝为佳。如果出现耳鸣,眩晕,听力下降等情况,请及时就医。(通讯员:胡琼珍,伍晓丹)

热点资讯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0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