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糖尿病病程越长,并发症的风险越大。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陈宏教授指出,糖尿病人群中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为60.3%,在糖尿病前期就可以出现,最主要危害是导致糖尿病足和糖尿病的溃疡,增加了截肢的风险。临床统计,因糖尿病足截肢占非创伤性截肢的三分之二。全世界每20秒就有一个人因糖尿病而失去一只脚。因此,糖尿病足应该早期筛查,尽早干预。
“老糖友”用生姜水泡脚竟导致截肢
糖尿病神经病变从远端到近端,感觉神经损伤比运动神经更常见,早期表现为末梢神经病变。陈宏介绍,糖尿病患者的末梢感觉丧失,多缓慢进展且无症状。“患者没有症状往往不予以重视,调查发现,中国城市医院超过2/3的糖尿病患者未做过DPN筛查(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他说,临床上的漏诊患者高达50%。
殊不知,糖尿病足因为感觉神经损伤,所以病人的感觉迟钝,容易受外伤。一旦外伤没及时处理,分分钟可能酿成足溃疡,这样的病例举不胜举。
让陈宏印象最深的是一位65岁的退休老工人,“患有十多年的糖尿病,由于双脚麻木厉害,到处寻找偏方。有一天听同事说用煮滚的生姜水泡脚对麻木有效,他回到家就照着做。生姜水煮开后不管水温烫,立即放脚浸泡,结果双脚被生姜水严重烫伤,最终不得不截肢。”陈宏表示,这位患者平时除了脚麻无其他不适症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一无所知。因此,加强对糖尿病病人的健康知识宣教非常重要。
双脚出现4个症状警惕神经病变
“其实,这种脚麻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很可能是神经病变的危险信号。”陈宏提醒,当糖尿病神经病变进展到一定程度,可以出现双足对称性的麻木疼痛、针刺感、异形感(好像有蚂蚁在脚上爬过)、踏棉感(走在路上感觉踩在棉花上),这四个异常感觉呈袖套状或袜套状分布在双脚皮肤上,此时要警惕周围神经病变。
上了年纪的“老糖友”,要注意区分糖尿病足的麻木疼痛与关节痛。前者症状呈现节段性分布,并发生于两脚。而后者关节痛是在一个具体的点,表现为红、肿、热、痛,可发生于单只脚或双脚均可出现。
确诊糖尿病至少每年做一次神经功能筛查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高,高危因素多,且危害严重,应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延缓进展,避免截肢。
陈宏表示,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的病人,应该每年做一次神经功能筛查。糖尿病程较长或合并有其他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每隔3-6个月检查一次。最简单的一种筛查方法就是通过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五项基本检查,帮助发现无症状的潜伏期糖尿病足。(如下图所示)
注:有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者,以上5项检查中任1项异常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无临床症状者,5项检查中任2项异常,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除了定期筛查,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应做好以下两件事:
1、代谢控制,包括控制血糖、纠正血脂异常、控制高血压、改善血凝、控制体重。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糖变化、糖尿病病程、BMI与吸烟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病人的血脂、血压、体重应该控制得比正常人更严格。
2、加强足部护理。糖尿病病人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鞋袜;经常检查并取出鞋内可能存在的异物;每日正确洗脚和护脚,秋冬季用润肤霜涂擦足,汗脚可撒些滑石粉。
专家简介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公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肥胖与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代谢与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肥胖与糖尿病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骨质疏松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慢病防治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专业特长:从事内分泌和代谢病专业近30年。熟练掌握内科及内分泌科常见病及危急重症的救治,尤其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亢及甲状腺疾病、垂体肾上腺疾病、骨质疏松及骨代谢疾病、痛风、高血压、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生长发育障碍、月经异常和性腺功能障碍等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讯员:伍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