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专家呼吁:控制胆固醇 患者应心中有“数”

2013-05-20 10:55:56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第三届“5·18血管健康日”活动在京启动,该活动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项目(CCEP)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本届主题为控制胆固醇,心中有“数”。

  为积极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率“拐点”早日到来,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项目(CCEP)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第三届“5·18血管健康日”,本届的主题为健康是有颜色的:控制胆固醇,心中有“数”。

  高胆固醇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诱因

a2

图为赤橙黄绿血脂危险分层

  胆固醇主要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是“好胆固醇”;后者会附着在血管壁上,一旦过量,就会导致动脉硬化,因而被称为“坏胆固醇”。

  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增多时,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脱落,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塞或脑中风,危及患者生命。

  著名心血管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胡大一教授指出,高胆固醇是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这两大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在心血管疾病领域,高胆固醇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显示冠心病死亡中,77%归因于胆固醇水平的增高,这一比例远远高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BMI等其他多个与冠心病的发生相关危险因素。

  而在脑血管疾病领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张茁教授指出:从我国卒中的流行病数据可看出与高血压相关的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已出现下降的趋势,但与高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正在持续上升。

  控制胆固醇不能“一刀切” 而应心中有数

  本届主题中特别强调“数”。这个“数”就是我们不同危险人群的胆固醇(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的目标,即大众除了要了解自己血管健康状况,还要明确胆固醇的控制目标。

  目前我国各医院使用的血脂检验报告单以正常人标准为参考值,“一刀切”的参考范围让很多心血管高危人群误以为自己血脂水平正常,延误就医时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内科主任刘梅林教授指出,不同危险水平的患者胆固醇的正常范围不同,患者的整体心血管危险越高,LDL胆固醇水平就必须降的更低。影响心血管整体危险评估的主要因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年龄(男≥45岁,女≥55岁)、吸烟、高密度胆固醇(HDL-C)低、肥胖和有血管病家族史等。应根据不同的心血管风险,把胆固醇水平严格控制在表格中的合适范围。胆固醇升高时心血管发病几率将大大增加。

  临床证据和《指南》均强调,要依据危险分层干预胆固醇,根据患者个体特点决定胆固醇的达标值,加强高危、极高危患者的综合管理。目前,我国各医院使用的血脂检验报告单以正常人标准为参考值,“一刀切”的参考范围让很多心血管高危人群误以为自己的血脂水平正常,延误就医时机。因此,单纯看化验单结果是不够的,应根据危险分层,综合判断心血管病患者的发病危险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刘梅林教授强调指出:当患者了解自己血管的“健康颜色”(危险程度)后,就可以根据不同颜色判断自己的胆固醇控制目标。真正做到控制胆固醇,心中有“数”!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杨文英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杨文英,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导师。现任中日友好医院大内科主任,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前主任委员、亚洲糖尿病学会副主席、国家科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家863计划专家库专家、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理事,卫生部慢病预防控制委员会委员,糖尿病专业委员副组长,中央保健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华糖尿病杂志》主编,《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等多家杂志编委。学习工作经历:1970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1979-1981年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研修。1985-1988年在荷兰Groningen大学附属医院深造。1988-今年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就职,现任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大内科主任,北医教研室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专业特长:国内著名的内分泌专家,擅长治疗内分泌疑难病包括垂体病、甲状腺病、糖尿病、肥胖病等。特别在糖尿病领域有较深的造诣。主要从事中国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病状况及发病因素的研究,同时专注脂毒性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卫生部课题,例如参与完成了著名的“大庆糖尿病研究”、主持完成了1994年牵头进行了19省市大规模糖尿病普查(卫生部课题94-1-093),为了解我国糖尿病流行动态提供了宝贵资料,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研究结果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评价。2007年主持完成了中国糖尿病、代谢综合症患病率流行状况的调查和发病相关因素的系列分析。进行了全国近5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目前我国成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达14%。该研究建立了代谢综合征的患者数据库,构成了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基地网络,代谢综合征患者来自于全国不同地域,样本具有代表性,这些都为进一步干预治疗代谢综合征打下了坚实的研究基础。近年来首先在国内开展了脂毒性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同时参与或牵头了全国多中心的临床药物观察研究,担任国际多中心药物研究的中国负责人,在新药观察研究中,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在全国的糖尿病继续教育工作中作出了较多的贡献。近几年已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的国际著名杂志包括Diabetes Care,N Engl J Med, Circulation,Euro-Heart J,Nutrition Nournal等,并受邀为《英国医学杂志BMJ  2010- May-293》和《Indian J Med Res撰写2010年世界糖尿病日的特邀述评》撰写述评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荣获2001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11年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