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医改最终版本的目标不外乎有4点:第一,老百姓看得起病,解决“看病贵”;第二,老百姓看得上病,不排队;第三,看得好病,医生认真地给我们看病;第四,少生病。
政府最近公布的新医改方案与征求意见稿相比,虽然总体框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毕竟有130多处的修改,而且有一些地方的修改是非常大的。
这些修改,还是让笔者深受鼓舞。
本轮医改方案的制订,有几方面对全社会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之前中国医药管理协会于明德会长曾总结了新医改方案的3个“第一”:第一次把医改在十七大党代会报告中表达得如此明确、如此清晰。第一次就医改方案的制定向全民征求意见,这在世界上也是首创。第一次明确提出医保的全覆盖。全民医保是这轮新医改的突破口。这3个“第一”让人感觉到踏实了,但并不是说这个方案修改得跟业界预期的那么好。
这份修改后的医改最终版本的终极目标不外乎4点:第一,老百姓看得起病,解决“看病贵”;第二,老百姓看得上病,不排队;第三,看得好病,医生认真地给我们看病;第四,少生病。每一个目标都有比较明确的表述。
比如说“看病贵”的问题,提出了全民医保,针对医疗保障体系改革实施细则提出了非常具体的目标。比如说“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农民参加“新农合”的目标,2011年覆盖率达到90%以上等等,这些数字化的表述已经把目标说得很明确了。相信“看病贵”的问题在近期内应该可以得到缓解。
剩下就是“看病难”,让老百姓看得上病,关键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包括二甲以上的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改革。特别在公立医院改革这一块,笔者认为改动非常大。相比原来的征求意见稿,新方案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明确提出了鼓励多元办医,这说明了市场机制将要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关于看得好病,那就是要调动医院的积极性,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对于怎样改革“以药补医”的机制?医务人员的待遇怎么调整?新医改方案提出的解决办法也很明确,其中一点就是医务人员探索多点执业。
另外,让老百姓少生病,除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里面提到了,3年内每人给予15%的公共卫生投入外,让大家最值得关注的就是“让老百姓少生病”,这句话非常重要!笔者认为,这是构建公共卫生体系的核心。
当然,还有很多问题或者是难题还需要配套文件来解决,需要通过试点来解决。我们医改的总方案和3年的实施方案是由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来定的,配套文件谁来定?配套文件会不会走样?即使配套文件定得不错,我们在全国各地进行的试点过程中会不会被地方或者主管部门过多地进行行政干预?试点是否会走样?这些都是我们所担心的。
幸好在这次方案里提出了关于试点的原则:医改领导小组“负责制订试点原则和政策框架,协调指导地方政府实施,鼓励地方实行多点试点”。这一改变估计会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而出现百花齐放的好处是,虽然有些地方试点走样了,但有些地方试点却是成功的。这样,可能会探索出一些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医改经验来。
(实习编辑:余凤霞)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