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人们期待已久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这份15000余字的方案提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要回归公益性,努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这是涉及13亿人的重大民生工程,体现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必将对我国今后的医疗卫生发展格局带来深远影响。
纵览这个方案,政府主导的思路非常清晰。政府加大投入,全民医保,重点扶持基层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等等,都体现了政府责任的回归。然而,医疗改革作为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期望靠这一个方案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医疗体制痼疾,是不现实的,医改的公益目标已定,接下来在具体的路径探索上,我们还需付出巨大努力。
比如管办分家、转变政府职能的问题,事实上在很多领域包括教育、医疗、铁路等都多次提出过,但因为上位法没有明确地给主管部门确定权限与责任,相关部门自己起草和执行改革方案,一旦触及部门利益,改革就无法深入下去,甚至有可能越改革部门利益越强大,市场化之路越遥远。
再如通过建立基本药物制度,遏制虚高药价,目标远大,方向正确。诚如世卫组织认为的,312种西药可以治疗80%以上的疾病。如果我们也能够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地制定基本药物,并制定公平合理的价格,无疑会对药价下降产生实质性影响。然而,如何监管,却同样是个世界性难题。我国有6000多家制药企业,一些制药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都可能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公关”,过去的医疗招标采购制度是向众多采购集团和医院“公关”,现在则必然集中向一个部门“公关”。当年药监部门那样权力过大导致的腐败和乱象会不会重演?如何防止它们重演,亟待破解。
还有,为遏制“大处方”,过度医学检查,鼓励探索建立医保和医院的谈判机制,试行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这也是一个好的思路。但问题同上,如果基本医疗保障机构仍然是由政府包办的独家垄断,没有将其分散到更多市场化的医疗保险机构中,同样有可能存在众多医疗机构向一家基本医疗保险机构“公关”的问题,反正最后买单的还是国家,医疗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也还有可能面临随时反弹的风险。
因此,医改方案确立后,如何监管、如何通过实现良性竞争,从而使医疗服务和价格达到自然平衡,需要认真面对。政府多投入、公民少付出的医改初衷固然值得称道,但如果不在具体制度上进行缜密的设计,医疗体制能否走上公平合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仍然存在变数。医疗改革公益性目标已定,具体的行程仍然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杨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