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建立战略联盟 国内药企创新寻觅新路径

2009-04-02 18:57: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目前,国内医药行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缺乏集中度,制剂的研发和生产水平差,医药工业发展举步维艰。”3月26日,在深圳召开的“中国医药科研开发促进会八届二次会长会”上,该会常务副会长孔震宇指出,加快组建医药创新战略联盟是解决当前国内医药行业创新乏力的有效措施,应加快步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新药研发项目管理能力,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战略联盟取长补短

  今年1月4日,科技部等六部委印发了《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这次会长会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探讨如何组建医药创新战略联盟。

  据中国医药科研开发促进会秘书长于占文介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就拿我们企业所在的云南省来说,全省167家医药企业的利润加在一起抵不上一个哈药集团,全国的医药企业把利润全部加在一起没有一个辉瑞多。为什么?”在医药行业摸爬滚打了40多年的云南黄家医圈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启华感慨地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内医药行业科研力分散,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无法形成拳头优势。医药行业产学研之间相互脱节现象严重,科研机构成果转化率低,行业创新工作缺少科学规划和组织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努力建立技术交易市场,希望通过发挥市场作用推动科研单位与企业的结合,但由于长期计划经济造成知识贬值,加上市场发育未成熟,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在交易过程中都觉得成本太高,于是舍弃外部化而采取内部化的组织形式。孔震宇以北京地区医药行业为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表示,北京聚集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以及众多的大专院校,科研力量雄厚,但这些研究机构与生产企业的合作并不顺畅,部分大专院校纷纷自己设立企业进行产品开发,但多数并不成功。究其原因,一是企业付不起一次性买断新产品的昂贵费用;二是科研单位认为,合作生产后进行利益分配对自己不利,不如自己办企业。科研单位经费紧张,自办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品种单一,缺乏发展空间。而与此同时,生产企业却设备大量闲置,浪费巨大。由此可见,对于医药行业来说,组建医药创新战略联盟是最佳的选择,即以企业为主体,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的有效结合,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国外统计资料表明,研究一个新药需要筛选1万个化合物,耗费2.5亿~3.5亿美元,历时10~12年。按我国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研究出一个国家一类新药需要5年多时间;研发出一个二类新药需3年多时间。而买一个国外专利新药生产许可证则需要500万~1000万美元,这也是我国绝大多数医药企业难以负担的。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科研开发中心经理赵玉新表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医药创新战略联盟难度很大,如何在战略层面建立持续稳定、有法律保障的合作关系值得深入研究。目前,国内也有医药企业试图建立技术创新联盟,但参加联盟的各成员之间完全是一种联盟协作的关系,比同一企业内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要松散得多。由于缺乏诚信体系和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类似的联盟总是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他举例说,以前哈药集团曾联合国内其他企业组建过抗生素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并且要求每个企业签订相关协议,交纳200万元的保证金,可后来有些企业还是没有履行协议,因为企业违约后的收益要比那200万元多。

  “如何整合产业创新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实行知识产权共享,这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新药开发部部长薛立明指出,组建医药创新战略联盟有利于促进技术集成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在现有条件下,在国内医药行业组建这种联盟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行业协会应围绕医药行业的重大技术创新问题,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沟通联络、咨询服务等作用,推动医药行业重点领域联盟的构建。

  项目管理不容忽视

  新药研发项目管理的范围相当宽广,包括个别项目管理、研发战略管理,以及项目具体运作的管理(决策、风险评估以及人员、信息流的管理过程)。如何有效地管理研发项目,是医药企业面临的最大的管理问题之一。

  “目前,国内医药企业新药研发项目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具体表现在研发人员职业化素养不高、研发工作缺少规范化、管理者项目管理能力差、管理流程缺乏科学化等方面。”江苏先声药物研究院副院长李小敏认为,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跨部门项目问题、研发人员流失造成项目延期,以及各项目的管理和协调、文档难以有效管理等,都使项目计划进度控制不力,领导不满,开发人员情绪波动甚至离职,项目经理夹在中间忙于上下解释协调,这些都是研发项目管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李小敏以自己所在的研究院为例进行分析,该院从最初的7位研?a href="http://zzk.39.net/zz/toubu/kou/504fc.html" target="_blank" class=blue>咳嗽狈⒄沟侥壳暗?80多位,人员管理难度加大,企业力不从心。他们前期曾与某科研机构进行了两年多的合作,最终未取得成果,给企业造成了很大损失。这种损失主要是时间上的,时间损失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据统计,我国现有医药科研院所近200家,企业研究机构1000余家,每年立项研究的课题有几千个;除个别研究机构外,一般的药物研发机构的平均成果转化率在10%以下。也就是说,我国绝大多数科技成果都未能得到转化。目前,企业手里沉淀了大量没有利用的技术资源,拥有数百个品种未上市的企业并不罕见。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王正品表示,我国新药研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有效的管理。一方面,我们在研发上的投入与跨国公司相比少得可怜;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客观上造成了有限研发资源的极大浪费。

  “管理人员、项目决策人员的素质与水平在新产品开发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项目未来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风险很大,所以要求管理人员最好是懂管理、市场、金融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这种人才国内非常稀缺。” 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发部负责人强调,国内缺少相关的专业培训,现在关于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班有很多,但缺乏专门针对新药研发项目的培训班。新药研发有其独特的规律,其他的管理培训班难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他建议,中国医药科研开发促进会联合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举办相关高级培训班,同时组织参加培训人员到国外先进企业进行调研、考察,并提供舞台使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以切实提高本土企业的研发项目管理水平。

(实习编辑:肖晓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