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30年医药风云之陕西样本:三秦闲草竞芳菲

2008-09-04 10:02: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相比长三角的一些省份,陕西算不上医药强省。来自陕西省经济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陕西5000万元规模以上的医药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不过151.1亿元。对于陕西的医药工业状况,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药剂师丰雷如是评价:“陕西是国内医药企业的一个缩影,很有特点。

  ”一方面,2007年进入中国制药工业(销售)百强榜的陕西企业有三家,个别企业的个别品种年销售额甚至超过5亿元,他们创造的医药行销模式被国内很多地方模仿和复制;而另一方面,这里的整体医药企业盈利水平仍然还不够高。

  继中国30年医药风云“江苏行”之后,近日《医药经济报》等10家媒体用4天时间集中走访了陕西境内数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冒尖企业高速成长

  西安杨森、利君集团、步长制药是陕西省的前三强,同时也是此次重点走访的3家企业。杨森的OTC行销模式、步长的专家营销模式和规范化承包模式以及利君的“利君沙”商业运作模式,业内耳熟能详,他们创造的一批年销售额在5亿元人民币以上销售额的单品,在业内也属营销典范。

  一方面,三家龙头企业在近几年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中步长集团2007年利润增长幅度甚至高达109%,但另一方面,陕西省部分医药企业盈利水平不高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一些化学药品已没有利润空间,市场占有率下降,还有部分民营企业近两年被动进入调整期。而作为拥有丰富中草药资源的省份,陕西可谓“秦地无闲草”,但是这里的中成药企业还未形成整体规模优势,中药材的商业集中度也不高,仍处于等客户上门的状态。

  据了解,目前陕西省约有医药企业280家,其中5000万元规模以上的医药企业有150家。2008年一季度,上规模医药企业中亏损企业约占总数的1/3,医药工业的增长幅度也低于国内平均水平。

  对此,丰雷表示,陕西省正积极筹备制定相关措施,以多种形式促进企业间的合资、合作,让先进企业带动落后企业,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规范化与大小无关

  在走访的多家企业中,西安杨森的生产车间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让人震撼的并不是生产车间的现代化程度,而是它在生产流程和各个相关细节的完美管理,这些正是部分国内企业所欠缺的。

  西安杨森工厂总监王春介绍说,车间的很多机器都是建厂初期购置的,一些新购置的自动化设备也有四五年的历史,但是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机器依然光亮如新,并且在正常运转。

  记者还留意到一些细节:车间内部通道十字路口处的天花板上悬挂着半球形反光镜,以方便观察到其他方向的情况,避免撞车;涉及生产的每一个细节包括入车间更衣、洗手等,均有标准的操作流程,并做出明显标识;每一条自动化生产线都有机长日志,详尽记录该生产线每天各项指标的情况。王春表示,他们从建厂一开始就是这样操作的。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大型制药企业严格的管理源于其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这是国内企业不那么好复制的,事实上,国内企业甚至是民营小企业也有能力做到管理严格规范化。

  走访中有一家年销售额不足亿元的药企,生产车间规模也不大,但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和员工的职业化程度极高——员工100多人,近年的人均产值超过70万元。“我们2002年就通过了GMP认证,2005年又通过了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监督署(MHRA)GMP认证,算是比较早进行认证的企业。”西安千禾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小虎表示。

  对于企业的规划和发展,这家药企的想法非常实际:“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外合作是必要的,但必须建立在产品品质和公司固有的人文理念基础之上。目前公司初步形成了以专利产品、医保产品为核心,中药、普药和OEM加工为补充的产品结构,并进一步打造为股东逐渐创造效益、流程优化的节约型企业。”

  而记者也注意到,一些医药企业虽然通过了GMP认证,但日常生产中使用的管理模式依然比较粗放,也没有形成系统的企业文化和完备的管理理念。

  缺乏管理型/创新型人才

  企业要盈利、要实现大发展,必须走出自己的特色。走访中的企业人士纷纷表示,他们多数的利润来自本公司的特色产品。

  “我们不做基础的糖盐输液,所有输液产品均是治疗性的。”西安万隆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秋林告诉记者,该公司的大输液产品毛利率在59%左右,这得益于万隆所拥有的一类新药“奎泰”等产品。

  记者观察到,陕西的许多药企都是以某一优势品种起家,例如步长的脑心通、西安利君的利君沙等。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秦回忆说,1991年,原西安制药厂经营陷入低谷,利菌沙的年销售额只有47万元;1992年以后,企业对该产品进行再开发,更名为利君沙,并成为率先在专业媒体上做广告的抗生素产品;1995年开始,利君沙销售额节节攀升,近几年的销售额都保持在5亿元左右。

  另一方面,在企业将拳头产品的优势和经验成功放大,进一步研发投入,进而形成完整的产品系列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固步自封、满足于现状的情况,或由于不适应市场变化,致使优势产品在竞争中逐步失去优势。

  “我们每年要拿出销售收入10%左右用于科研,但是企业一年的销售额不过1亿元左右,对于目前新药研发的所需来说,实在是太少了。”胡小虎表示。

  对此,采访中的几家企业均表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人才。王春分析认为:“执行人才并不缺乏,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国内不缺专业技术人才,缺的是管理型和创新型人才。”

  事实上,陕西各龙头企业近年来也积极在培养人才上发力。利君制药目前正致力于推进“白领深造”、“蓝领振兴”计划和

  “三个一”人才培养工程,为利君再造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步长集团设立的商学院,也是希望为公司发展培养所需人才。

(责任编辑:陈绮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