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鲁南制药55周年专题 > 防疫第一方

千古名方话败毒:从人参败毒散到荆防败毒散

日期: 来源:

核心提示:荆防败毒散出自明代张时彻所著《摄生众妙方》,治疮肿初起,其药物组成为: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以上各一钱五分)、甘草五分。

荆防败毒散出自明代张时彻所著《摄生众妙方》,治疮肿初起,其药物组成为: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以上各一钱五分)、甘草五分。本方由人参败毒散去人参、生姜、薄荷,加荆芥、防风化裁而成。方中加入荆防和防风两味药后,从原本治“伤寒时气、伤风、瘟疫、风湿”到现在“伤寒外感、逗疹疮疡、痈脓肿痛、瘀毒流注”等多种疾病,透散疏利全身各处蕴节不散的邪气,绝非仅仅局限于解表散寒。

01荆防败毒散的古代应用

1.人参败毒散被称为治疫第 一方

人参败毒散即为瘟疫而设,记载该方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言其“治伤寒时气”。喻昌《医门法律·三气门方》指出“三气门中,推此方为第 一,以其功之著也。”推之为治疫第 一方,并因其疗效卓著称其为“活人败毒散”。可疏利邪气,使“疫疠之气”在疫病早期消散,而无传变之虞,是古人治疗瘟疫的良剂,尤其适用于体弱之人。

2.荆防败毒散广泛应用于瘟疫初起

荆防败毒散为人参败毒散加荆芥、防风而成,添荆芥、防风疏解透散之功,相较于人参败毒散之力更强,适合瘟疫早期驱邪于外,后世在瘟疫治疗中多有应用。

《古今医统大全》指出当以辛平之剂透邪外出,而荆防败毒散正是辛平透散的治疫良剂。相较于人参败毒散,荆防败毒散透散之力更强,作为通治之剂更合理,更适合早期使用。

古代医家将荆防败毒散广泛用于多种疫病,如用于赤膈伤寒、水痘、麻疹、痘疹等烈性传染病,现代医家同样运用荆防败毒散治疗多种传染性疾患,如小儿流行性感冒、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牙痈(牙疼)、乳痈(乳腺结节)、乳蛾(小儿扁桃体炎)、麻疹、登革热等。

由历代医家所载荆防败毒散主治可以看出,其实为透邪疏利之剂,而非仅仅是发汗解表、止痛消疮之方。不论是风寒暑湿之类外邪,亦或是四时不正之气、天行邪毒,荆防败毒散可在疾病早期,毒邪尚未传变入里之时,透利邪气,疏畅气机,消散毒邪在萌芽之际,正是仲景所言“始萌可救”。

02荆防败毒散的现代应用

1.流行性及传染性疾病

荆防败毒散适宜“瘟疫初起”,疫毒邪气在表,或尚未入里之时,现今临床常将其用于流行性及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如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

新冠疫情以来全国多省份均发布了新冠肺炎的中医治疗方案:四川、云南、江苏、山东、新疆、广东和河南等7省(自治区)均将荆防败毒散及其中成药制剂荆防颗粒纳入新冠防治方案中,用于新冠流行期间的预防和治疗。

2.呼吸系统疾病

荆防败毒散味辛性平,对于一切表证初起均可使用,常作为感冒防治的一线用药,《本草正义》言其为“四时感冒之神剂”,《医宗说约》亦言:“如看病人纯是表证,用荆防败毒散汗散之。”现代诸多医家同样发现荆防败毒散对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显著,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等。

3.消化系统疾病

喻昌言败毒散为“逆流挽舟”之法,荆防败毒散升清阳、散邪气、止下利,古代医家善用其治疗肠风下血之证,现代医家亦发现荆防败毒散对于多种消化系统疾患疗效显著,如小儿泄泻、痢疾、肠易激综合征等。

4.皮肤疾病

荆防败毒散对毒蕴肌表导致的各类皮肤疮疡类疾患疗效显著,尤宜邪在浅表之际。其性升发透利,擅于透邪外出,疗疮之痛。现代医家在临床中同样证实荆防败毒散对于多种皮肤疾病具有治疗作用,如药物相关性皮肤病、痤疮、荨麻疹、带状疱疹等。

5.五官科疾病

病在上者,因而越之。荆防败毒散药味轻扬,宜散病在高者,病在上者。张景岳言:“凡病在头目,内火未盛者,先当解散,宜正柴胡饮,或败毒散。”现代医家同样将荆防败毒散用于治疗多种五官科疾患,如风寒袭耳型分泌性中耳炎、牙痛、口腔颌面炎症、面神经炎等。

荆防败毒散由“治疫第 一方”人参败毒散衍化而来,加入荆防增加辛散之力,其主治从“伤寒时气、瘟疫”扩展到“疮疡、时毒、大头瘟、肠风下血”,是历代医家不断总结临证经验后的拓展。

荆防败毒散适宜表证初起,被称为“四时感冒之神剂”,不仅适合外感风寒湿邪引起的恶寒发热,肢体疼痛,是治疗瘟病初起的良剂,同样适合疮疡、痘疹、大头瘟等毒在肌表的皮肤病。

处方之妙在于外散肌表郁闭之风毒,内除表里之湿邪,畅气机郁滞,消痰瘀血郁,是疏利消散“毒邪”的妙剂。其“败毒”之功即体现在其疏散透利“毒邪”的特点上,可从多方面,多层次给邪气以出路。

友情链接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