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宝宝的梦魇——肠道病毒,你了解多少? | NCCPS 2019

2019-10-30 00:00:04医学界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肠道病毒的特征、感染途径、危害和诊治,一文读懂!

  2019年10月25日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上,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谢正德教授为我们讲述了肠道病毒及儿童肠道病毒感染的相关疾病。

  

  1分钟了解下肠道病毒!

  谢正德教授介绍,肠道病毒(EV)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A-L共12组,感染人的EV主要是A-D组。鼻病毒A-C组也属于EV。

  Tips:想消灭EV?要先知道它的特点!

  EV适合在湿热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对75%酒精和5%来苏耐受;

  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双氧水、漂白粉等)、甲醛、碘酒及56℃ 30分钟可灭活病毒;

  EV在4℃下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可以在外环境下长期存活。

  EV是怎样感染与传播的?

  EV主要于夏秋季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先天性感染或垂直传播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文献指出,EV可以利用新生儿受体(FcRn)进行传播,病毒进入人体细胞与CD55黏附,在FcRn帮助下使病毒释放。不同EV的受体不同,但均通过FcRn感染人体。

  EV的致病特征是什么?

  EV在肠道中增殖,却较少引起肠道疾病,造成伤害的靶器官基本都在肠道外,如脑、心脏等,发病症状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EV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征,同型病毒也能引起不同临床疾病。

  EV感染在临床上多表现为轻症或隐性感染,但也可引起严重疾病,如新生儿脓毒血症、急性心肌炎(暴发性心肌炎)、脑炎/脑膜炎、重症手足口病,脊髓灰质炎等。

  EV感染常引起哪些疾病?

  1 新生儿感染

  2019年4月,南方某医院发生一起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导致多名新生儿死亡。其中引发感染的罪魁祸首便是EV(埃可病毒11型),共导致19例感染,其中5例不幸死亡。

  自此,EV在新生儿感染中引发了较强关注。

  上海儿童医院发表文章指出,EV感染所致新生儿死亡率可高达19.8%。EV感染的死亡率也与所累及系统有关,例如EV引起的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死亡率可达近50%。

  新生儿EV感染途径:

  宫内感染:可引起新生儿畸形,包括生殖道畸形等,生产前2~3周,母体感染EV就可以传给新生儿;

  出生时经产道感染;

  生后感染:包括院内感染和社区感染

  新生儿EV感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死胎、先天性畸形等。大多数EV感染患儿临床症状较轻,仅表现为发烧、喂养困难等。生后3~5天内感染者易发生多器官受累的重症,如脓毒血症、脑膜炎、脑炎等,此时治愈率较低。

  文献指出,任何新生儿若怀疑是败血症都需要与EV感染鉴别。新入院患儿应首先排除EV感染,避免院内EV感染暴发。

  新生儿和1月龄以上小儿感染EV的型别存在差异,1月龄以上婴儿易感染E11。新生儿EV感染病死率较高,免疫功能不成熟和FcRn高表达是主要原因。谢正德教授建议,应对所有因感染入院的新生儿进行EV检测。

  2 脑炎/脑膜炎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是儿童危重症病毒感染性疾病,患病率约3.5~7.4/10万,预后不佳,死亡率高,常留有严重后遗症。

  其中,EV是引发儿童脑炎/脑膜炎的最常见病毒。国外研究指出EV是各年龄组脑炎和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体。

  3 心肌炎

  EV常引起的另一种急重症是暴发性心肌炎,疾病进展速度很快。其非特异性表现包括发热、恶心、呕吐、咳嗽、腹痛、腹泻等,还会有心衰、心脏增大、呼吸困难和心源性休克等特异性表现。

  出现心衰、心源性休克的患儿死亡率较高。国外文献提示,50%以上急性心肌炎或暴发性心肌炎致病因子是EV。

  4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曾引起部分地区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柯萨奇病毒(CV)A16和EV-A71曾是主要病原体,后者引起的重症和致死病例较多。

  2017~2018年北京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显示,主要病原体为CV-A6,EV-A71检出率已显著下降,从16.02%降至0.45%。

  5 呼吸道感染

  此外,EV还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流感样症状、上下呼吸道感染,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

  每年8月是EV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检出率最高的月份,其次为9月。因此,秋季应格外注意加强预防。

  EV感染怎样诊断与治疗?

  病毒分离与鉴定对于确诊EV感染有重要意义。限于检测时间等因素,核酸诊断目前是EV的主要检测方式。咽拭子、血浆、血清、脑脊液、疱疹液等都可作为核酸检测的标本。

  EV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和静注免疫球蛋白等。目前,抗病毒治疗药物仍在研究进展中。

  小结

  ■ EV型别众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 EV感染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幼儿;

  ■ EV感染的诊断关键是提高临床意识;

  ■ 核酸检测是EV感染诊断的主要方法。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谢正德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内科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为儿科研究所病毒研究室主任。1991年毕业于现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原同济医科大学)儿科系,2002年获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学位, 2007年获首都医科大学小儿内科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免疫机制研究,特别是儿童EB病毒感染的诊断及相关疾病的机制研究;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2005年获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基金资助。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