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挂号网拟建中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

2015-09-23 22:47:52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廖杰远指出,微医将也有望成为中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据统计,截止到8月底,“微医集团”已有2800个专家协作组上线。

  为缓解“大医院门庭若市,基层小医院门可罗雀”的就诊倒金字塔现象,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17年底前,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引导患者就医秩序更加科学、合理、规范。同时要求,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跨地域、跨机构就诊信息共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

  全国人民上协和

  在中国,看病有个怪象“全国人民上协和”。老百姓生病了不管大病小病,不是先到社区诊所,而是直奔最高端的三甲医院,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

  201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达78亿人次。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北上广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三甲大医院。大医院日门诊量破万成常态,稍微有点名气的大专家,一天看100多名病人是常有的事,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三成三甲医院医生平均每天要接诊超过50个病人,而基层医院医生日均接诊在十人左右。

  据了解,每年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有80%左右患的是常见病、多发病,而非疑难重症。一方面,我国正在用最优质、最稀缺的医疗资源,来对付大量的常见病,大专家看小病,高级专家干了基层医生的活。

  另一方面,患者抱怨不断在医院排了3天队拿到1个号,见专家后2~3分钟就诊断结束了,感觉医生“没把自己当回事”。问他为啥不去县医院、社区医院看病?“看病人命关天,社区‘赤脚医生’怎么比得上大医院大专家,大医院总是更让人放心。”

  看病乱,就医无序已成为我国长期存在的医疗体制弊端。

  其实,全国人民上协和,老百姓“迷信”大医院大专家,也不能全怪患者,其实,这是我国医疗资源分布高度不均衡的一个缩影。业内专家一致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分级诊疗,使优质医疗资源发挥更大的效能。

  各地试水分级诊疗

  2015年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形成科学有序就医格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意见》指出,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将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大于65%,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到2020年,基本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所谓分级诊疗,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其内涵包括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在分级诊疗模式下,患者就医次序为:患者首诊到基层医疗机构由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完成必要的诊疗,如果患者病情超出其诊疗能力,则由全科医生将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接受上级专科医生进一步诊疗;患者疾病进入稳定期后,再由上级专科医生将患者转回基层医疗机构,接受康复治疗;患者如果需要急诊服务,可以直接前往大医院寻求诊疗服务。简单地说,分级诊疗就是要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理想就医格局。

  分级诊疗被视为新医改攻坚阶段的重头戏,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缓解大医院患者扎堆,基层医院无人问津这一“看病乱”问题的良方。全国各地对分级诊疗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一种是以医联体(医疗集团)模式,和病种的双向转诊标准和转诊审批流程,辅以医保差额报销的模式为主的线下模式。

  截至2014年年底,北京已建成各区域医联体共30个,其中包括30家核心医院和296家合作医疗机构,各医联体内通过大型公立医院带动基层能力提升,初步实现了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和双向转诊的合作模式。朝阳区和海淀区则分别建立了4个和5个医联体,率先实现了医联体辖区内的居民全覆盖。

  四川等地通过对规范转诊患者给予一定程度费用减免,对未经转诊直接前往高级别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不予报销医疗费用。

  即便如此,专家认为,分级诊疗制实施起来仍有难度,患者无序就医,非科学就医观念,对基层医生不信任,趋高心理普遍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李立明指出,许多患者对于“基层首诊”的排斥心理仍未消除,仍然担忧病情会不会被耽误?

  互联网+分级诊疗

  近年来,移动医疗兴起,另一种互联网+分级诊疗的线上模式开始萌芽。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石应康也曾公开表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借助医疗IT技术实现患者在不同医院的在线转入和转出、医患之间的在线交流。

  上海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高解春也指出,“互联网+”将对分级诊疗起推动作用。

  2012年,挂号网参与上海分级诊疗,在“医联工程”中承担医联预约挂号的工作,试水互联网+分级诊疗。

  挂号网董事长兼CEO廖杰远认为,如果把一些三甲医院的专家资源、经验、品牌下沉到基层后,基层医生获得患者的信任度和对患者的服务能力可以显著提升。

  挂号网的一项研究表明,把三甲医院15%的专家号源下沉到社区,试点三个月后,社区门诊量提升69%。

  廖杰远说,“当老百姓发现到小病可以在基层解决,就不会再执著于一定要转诊到大医院。”

  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国恩指出,实现分级诊疗,核心一定是意味着医疗服务、技术品牌、资金硬件、软件资源的下沉。

  2015年3月28日,挂号网顺势推出“微医集团”APP,用互联网+的方式助力分级诊疗落地,着力组建5000个医生协作组织,提升基层医生技能。通过互联网将专家的品牌、经验和年轻医生及基层医生的时间进行优化配置,使跨区域、同学科或跨学科的医生可以结成团队,为患者提供线上线下全程医疗服务。

  “微医集团”组建医生协作组织,旨在解决“大医生看小病,小医生没名气没病人”医疗资源倒金字塔困境。倡导以同病种(专科)为核心,跨区域医生资源纵向协作,将资深专家的经验和年轻/基层医生相融合,让资深专家专注于对症病人、做经验传承,帮助年轻/基层医生获得专家的经验及转诊的绿色通道、优先会诊等资源,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使患者对医生形成信任,实现患者就近就医,分级诊疗。

  据了解,“微医集团”医生协作组织由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医生或专家在“微医”中发起成立,全国相同专业的医生,包括基层的村医和社区医生,都可以申请参加。在协作组中,专家会定期向成员传授一些经验、病例和诊断方法,每位成员都可以XX专家组成员的身份为患者提供帮助——在协作组内,所有成员共同为患者服务。在基层医生接诊患者时,如果是常见疾病,可以自行处理;如果是复杂疾病,就可以通过微医发起视频会议,寻找专家组其他成员在线会诊。一旦确认病情比较复杂,可以向上级医院转诊。

  2015年7月,陕西的李丽在微医专家团队的帮助下,实现了快速转诊,使得大病得以及时诊治。

  7月20日,陕西眉县的患者李丽因体重骤降前往眉县中医医院就诊,经过胃镜、B超检查之后,主诊医生做出了“没有明显疾病”的判断。而回到家中的李丽仍旧明显感觉不适,其儿子林旭从朋友处得知一款名为“微医”的APP能预约分诊找到专家,其下载后看到了来自西安交大一附院的肿瘤专家“王健生专家团队”,便在APP上向王健生团队发出了问询。

  不到1小时,林旭的提问得到了王健生专家团队的回应,回应者是王健生教授本人,其在微医客户端上对患者上传的检查图像进行了查阅,提示患者有可能存在严重疾病,并给出了检查建议。巧合的是,在微医APP“王健生专家团队”成员中,恰有眉县中医院影像科主任邓杨。

  王健生在线上通知邓杨接诊患者李丽,给出“上腹部核磁共振”在内的相关检查建议,同时安排西安交大一附院做好接受患者转诊的准备。检查结果出来后,王健生与团队内的基层医生共同评估,做出了开辟绿色通道快速转诊的决定。从县中医院就医到转诊到省城的西安交大一附院,李丽一共用了不到3天时间。通常,住进省城这样大医院的床位,至少要等1个月。

  廖杰远说,“对于像李丽这样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也许不懂啥是互联网+分级诊疗,也没啥没门路和关系,但是通过手机里的一款APP,实现了快速转诊,看好了病。这就是挂号网、微医的意义所在。”

  “微医是互联网+分级诊疗的一种尝试,方便了老百姓就近看病,使他们在身边的基层医疗机构就能获得便捷规范的诊疗。” 廖杰远说,同时也促进了基层医疗资源充分利用,改善基本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与利用状况,还能使大医院回归对疑难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配置的优化,使患者真正受益。

  廖杰远指出,微医将也有望成为中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据统计,截止到8月底,“微医集团”已有2800个专家协作组上线。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