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隔离”,不少人会产生恐惧,其实,进行医学观察隔离是对自我、家人以及社会负责。
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目前对于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为严格的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情况,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居家隔离应该怎么做?
1、为减少传播,尽量将密切接触者安排在单独的通风良好的房间内,最好由一位固定的家属与其接触。
2、对密切接触者的日常活动要进行限制,尽量都在自己的房间内,尽可能减少与其他家属的接触。
3、与密切接触者接触时接触时双方要正确佩戴口罩,不要触碰和调整口罩,要和密切接触者保持一米距离。
4、家属还要尽量减少与密切接触者生活用品的接触,例如餐具,毛巾,床单等,家庭成员还需要勤洗手。
5、房间要勤通风,物品要做好消毒的措施,可用医用酒精、含氯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碗筷等餐具可用放入水中煮沸的方式进行高温消毒。
6、家中尽量使用袋盖的垃圾桶、密封的垃圾袋,被隔离者要将用过的纸巾、口罩等放置到专用的垃圾桶内,做到每天清理,在清理前要用含氯消毒剂对其进行喷洒,然后扎紧塑料袋口。
7、被隔离者最好用独立的卫浴,如果条件不允许要做好卫生间等共享区域的通风、消毒等措施。
8、要注意体温的测量,早晚各一次。
解除隔离标准是什么?
处于健康观察期者,一般隔离14天。
有症状的患者,病情稳定、食欲恢复、精神恢复、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肺部影像明显好转、连续2次(间隔至少1天)冠状病毒检测阴性,可解除隔离出院或根据病情转至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
但解除隔离后也不要松懈,日常个人防护措施也要做到位,例如出门要佩戴口罩,要勤洗手,家里要多通风等
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就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如果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热、畏寒、乏力、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者需要及时就医排查。
若密切接触者出现明显明显症状送院治疗后,居家环境应及时由属地疾控机构组织进行消毒。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