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从中医“治未病”思想看新冠肺炎防治

2020-03-19 18:36:43
核心提示:目前,除中国外,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已经超过中国。全球“抗疫”战迎来重要变化,中国以外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抗疫”的主战场。

  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连凤梅

  新冠肺炎防治进入全球“抗疫”阶段

  目前,除中国外,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已经超过中国。全球“抗疫”战迎来重要变化,中国以外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抗疫”的主战场。

  3月11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构成“全球性大流行”。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新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第一时间3月16日5时30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62687例,中国以外累计确诊病例突破8万例,达81625例。

  与此同时,进入3月,中国国内的疫情已明显得到控制,除武汉外大部分区域的单日新增人数持续保持在个位数,甚至零增长。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3月1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表示,总体上,我国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新增发病数在持续下降,疫情总体保持在较低水平。

  中医药防控疫情优势显著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中,中医药为我国的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实际应用,中医药防控疫情,有效效果达90%以上,据报道,超过97%的轻症患者没有转化为重症。

  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流行性疾病上积累丰富的经验。比如在“非典”(SARS)、埃博拉病毒的防治中中医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3年用中医药防治“非典”的优势体现在:中医及早介入能阻断病程发展;服用中药可明显减轻症状及缓解焦虑心理,退热需3-6日,纯西医则需5-9日,缩短发热第一时间和住院第一时间,好于纯西医治疗;能够促进炎症吸收,减少后遗症;减少并发症及西药副作用。也有文献证实中医药治疗“非典”可减少激素的使用和副反应的发生,降低严重“非典”患者的死亡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 1附属第一医院使用中医药方案,实现了零死亡、零转院和医护人员的零感染的三个零奇迹,使得广东省在抗击“非典”中死亡率为3.8%。2014年3月以来, 几内亚、塞拉利昂等西非国家爆发了历史上规模大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中国医疗援助队的医生用连花清瘟等中医药治疗患者,收到满意效果,表明早期介入中医药能减轻患者的乏力、呕吐等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第一。回顾历史,面对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我们更有信心与勇气抗击疫情。国家有关部门提倡中医药及早介入,阻断疾病发展。数据显示,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的诊治已经在多家医院取得良好的效果。

  “治未病”在中医药防疫中的作用

  那么对于中医药治疗介入时机如何把握呢?应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仝小林院士认为:整个中医药的疫情防控必须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早期介入,全程干预”。中医药干预不仅在初期及轻症患者中有效,而是全程干预。

  中医讲究治未病思想,可阻断病程发展。在新冠肺炎初期就服用中药,防止由轻症转为重症,到了重症期就要中西医结合救治减少死亡,到了愈合期,通过培补正气等方法,用针灸、刮痧、食疗、心理治疗等非首选药物疗法帮助愈合。广东中医医疗队提出“中医药早介入能阻止向重症转化,在危急重症的救治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张伯礼院士指出:中医药抗疫全过程介入救治,对新型肺炎的中度、轻度病人,经过中药治疗容易治愈,中度病人向重症转化明显减少;对重度、危重度病人,可以稳定症状及指标,有一定治疗作用;对愈合期病人,后期用中药治疗避免一些后遗症。

  中医学对于疫病的防控应及早介入、全程参与,源于内经的“治未病”思想。具体而言包括“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未病先防指平素重视养生之道、增强体质,中医古籍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对于预防传染病,则需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少聚集,从而“避其毒气;欲病救萌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微杜渐,可服用中药将疾病扼制在萌芽状态,所谓 “上工救其萌芽”;既病防变指“已病”状态要掌握其传变规律,用中医药及时阻止病程进展,防止其肆意蔓延,向危重阶段转变,若等到邪气深入,出现变证时才治疗,就不那么容易了。瘥后防复指防止疾病复发,防止产生后遗症。

  “治未病”在糖尿病中的体现

  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充分认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性,而糖尿病演变过程, 正是从“未病”至“已病”的具体体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籍就有关于糖尿病及其治疗的记载。几千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在于改善患者的整体状态及其防治作用,疗效显著。

  在糖尿病教育中应普及“治未病”思想,现代生活多以高热量饮食与较少的体力运动为主的不健康生活方式,虽处于健康或糖尿病前期的“未病”状态,但长此以往会大大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应及时的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如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有节、劳逸适度、运动锻炼、情志舒畅等,处于“未病”状态的人群则可能避免发展为“已病”。对于“已病”状态,熟知糖尿病演变基本规律,把握疾病发展方向,尽可能抑制其向危重阶段发展。及时有效的救治“已病”则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所谓“高糖不可怕,就怕并发症”。

  早期的治未病,可使治疗重心前移,截断扭转,将疾病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伟大的宝库,在防治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中体现了巨大的作用,全民应该重视并加以实践。

  中医“治未病”在现代医学研究的证据体现

  糖尿病前期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未病”模型,中医药干预具有显著的优势。以“治未病”理论为指导,开展的中医药干预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研究数据为例,津力达作为《国际中医药糖尿病诊疗指南》推荐的治疗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药颗粒。在一项临床研究显示:经治疗12周后,津力达组能明显降低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还能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由此可见在糖尿病前期中医药干预可获得良好成效。

  糖尿病前期是发展为糖尿病的后一道关口,用治未病理论可严防死守,减少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对于已成为糖尿病的患者,积极用中医药干预,在降糖的同时改善生活质量第一,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进程。在“已病”状态的临床研究也显示积极效果,比如有研究称:津力达可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患者的胰岛细胞功能。在单独应用二甲双胍疗效不佳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津力达中成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胰岛功能,为2型糖尿病的中西药联用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随着治愈出院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新增病例逐渐较少,整体疫情形势向好,但面对疫情“国际化”的不确定,真正的拐点暂时未从得知。因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放松警惕、要注重防护,用“治未病”思想将中医药贯穿于抗击新型肺炎的全过程,扭转“中医是个慢郎中”的片面概念,为新冠肺炎的防治工作提供方向与思路,树立中医药防治新型肺炎的信心。相信不久的将来,抗击新冠肺炎一定会取得全面胜利。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