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免于赔偿!介入术后感染患方索赔,医生积极处理终胜诉

2019-09-30 07:15:59医脉通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医方积极处理术后感染才免于赔偿!如何规避“无菌操作”这个大坑?

  无菌操作原则:

  1.环境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时间20~30分钟即可,也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2.无菌操作

  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必要时穿好无菌衣,带好无菌手套。

  3.物品管理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物品

  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有效期一周为宜,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天,过期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经使用或过期,潮湿应重新进行灭菌处理。

  5.取无菌物

  操作者身距无菌区20cm,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钳(镊),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过久暴露,若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疑有污染,不得使用。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无菌操作

  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一物一人,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当然,术后感染是难以避免的并发症,即使是清洁手术、微创操作,都不能完全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但是,患方并不能理解,即使在术前知情同意时已被告知,并签字同意,也常在术后感染发生时,质疑医方的操作有误。最终,难免导致冲突升级,纠纷不断。

  如何规避“无菌操作”这个大坑?

  本例案件中,之所以没有判定医方的责任,是因为在医方积极努力的治疗下,患者的术后感染得以控制,患者最终没有因为医疗行为而导致病情恶化,没有造成严重的损害后果(腿部病变是自身疾病发展导致)。并且,对于患方提出的医方违反无菌操作原则的问题,没有视频可以作为鉴定的依据,而证人证言最终因未能当庭质证,证据被排除掉未被采信。

  而有类似的案件却没有如此好的结果,医方在病房中实施操作,旁边“人来人往”,医生只带了手套,甚至没有带口罩,操作过程中还接听私人手机。全程操作被家属录音录像,之后患者感染加重,一命呜呼。于是,本来可能是术后难以避免的感染,变成了医方一次“违规”操作导致的,部分责任是必须承担了。

  因此,在日常进行有创性操作、手术时,一定要注意无菌操作,特别是在手术室外,常会粗心大意。

  为了避免风险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环境是否清洁

  换药应该在换药室进行,小手术也尽量移步手术室,环境清洁十分重要。

  2.物品要无菌

  所使用的物品都需要是无菌的,简单消毒的物品可靠性不高。

  3.操作人员穿戴整齐

  手套、帽子、口罩这是必须的,穿个手术衣有时也是必要的。

  4.操作过程中一气呵成

  不要在操作过程中接听电话,短暂离开,专心致志快速完成。

  5.不要让家属“参观”

  进行任何操作时,都尽量让患者家属回避,这样能避免录音录像,最大限度减少纠纷。

  6.任何并发症都要积极治疗

  发生并发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导致严重损害后果。因此,一旦发现并发症发生,一定要积极治疗,把损害后果降到最低。

  临床陋习不可留,好的习惯需坚持,且行且珍惜吧。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