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如何让孩子不再害怕医院?

2019-02-03 07:55:58医学界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儿童对医院的恐惧,很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心理和社会问题

  地铁出口的“儿童医学体验馆”

  如果你带孩子乘坐地铁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看病,从12号线顾戴路站一下车,你就能感觉到不同。在临近3号口的长廊两侧的墙壁画有各种各样的儿童就医情景,形成了小小的“七彩艺术长廊”。医院对儿童就医体验的关注从这个地铁口就开始了。

  在长廊的一侧,地铁检票口的正对面,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儿童医学体验馆。体验馆不大,60平米左右,周二,周四下午2点到4点对外开放。当天下午,12个健康的小朋友正在馆内游戏。

  在核磁共振检查的模拟板块,一位小朋友正躺着被推进”检查仪”,接受模拟的CT检查,他能听到真实的仪器声音,感受检查环境。

  “在实际的就医过程中,让小朋友独自走进检查室都是困难的,更不用提完全配合检查。但在这里完成体验的小朋友到了医院会说,‘我知道,这是核磁共振检查,一点也不可怕。’”馆内工作人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务社工简杜莹介绍,未知是恐惧的来源,而体验馆的作用就在于消除儿童对于医院和医疗过程的未知。

  这样的模拟板块还有B超、X光模拟体验,阑尾炎手术模拟体验。游戏贯穿着整个体验关节,在阑尾炎手术环节,小朋友们走进了手术室,“他们会知道手术室里都有那些人,主刀医生、麻醉医生、医助护士、巡回护士”,在一个大屏幕上,体验的小朋友可以自行拖动上面的“手术刀”“止血钳”“缝合线”“纱布”亲自动手完成一个“阑尾炎手术”。

  在签到单上,家长们写下了他们的体验期望,“对医院多些了解,不再害怕”“不再抵触医院,能学到一些医学尝试,理解医生的工作”“希望女儿能够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环境,学习医学知识。”

  医学知识,急救常识也是通过游戏环节潜移默化的教给小朋友们。在病房隐患排查体验游戏中,小朋友们在医务社工的带领下,找到病房里的隐患,比如这放在病床上的剪刀、放在地上的热水壶、地上的水渍等等,找到一处,按下按钮,全部找到找到后,屏幕上将显示体验成功,小朋友们也将获得一个“通关章”。

  这是国内第一个儿童医学体验馆。“目前我们也还是在探索阶段,医疗游戏开发还不完全成熟,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能做哪些游戏,做到什么程度,我们也是一边摸索一边前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社工部傅丽丽主任说,“我们在进行一些效果跟踪研究,CT、B超、X光这些游戏体验项目,据家长反馈,能有效的提高儿童后续的就医体验。”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社工部的8人医务社工团队,在上海所有医院里人数是最多的。但是8人还是很难承担起全院的临床需求。医务社工如何和临床更紧密的结合,在医院中更广泛地推行人文关怀?

  在不少欧美发达国家,游戏走进医院已经是一项普遍的举措。但是这种带有明显人文关怀色彩的理念和方法在国内却起步较晚。儿科医生本就紧缺;护理人员更是忙于每天大量的琐碎工作;患儿的心理和社会层面的需求日趋强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迈出了第一步。2018年,他们选出临床上有社工潜质的医护人员,培训倾听技巧,同理心技巧,让护理人员用社工的理念去处理儿童就医时出现的恐惧、焦虑、不配合。而目前国内针对护理人员开展系统的儿童医疗游戏课程培训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是第一家。

  抽血中心的护士长田俊华就是首批拿到医院“儿童医疗游戏辅导员”证的护士,她有18年的一线护理工作经验。田俊华告诉“医学界”,2018年参加培训前后她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平时空下来也会和患儿做游戏,但是玩起来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都是凭经验。培训了以后,我的很多想法、经验都系统化了。”

  田俊华举了个例子,之前在临床上,护士眼中的针就是针,棉球就是棉球,“但是在培训过后,我们把所有的医疗工具都变成了‘玩具’,比如心电监护的电极片和针眼处按压的棉球,一般孩子看到都很抗拒,我们的游戏辅导员脑洞大开,她告诉孩子,贴这个电极片是让身体和机器打电话,压这个棉球就像戴徽章,是对勇敢小朋友的奖励,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孩子能够理解打电话和徽章的意义,消除了对未知的东西的恐惧感,就会配合这些操作。”

  在重症监护室,每天下午3点半,护理人员都会准时和患儿进行游戏。在此之前的半个小时是家长探视时间,分离的那一霎很多孩子会哭闹,随后陷入消沉。“我们把医疗游戏辅导的时间定在3点半,就是想告诉孩子们,爸爸妈妈虽然离开了重症监护室,但是会有做游戏的护士阿姨陪伴你。”护理部干事傅唯佳说,因为游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满意度有很大提升,收到了很多感谢信。

  但是目前医院的22位医疗护理游戏辅导员的资格证都是医院自己颁发,并没有权威的认证。“所以我们培训出来的,叫辅导员,不是辅导师。”傅丽丽了解到,目前大陆地区还没有权威认证机构可以颁发此证,全国目前仅有两人获得国际机构认证的医疗游戏辅导师证书,也都是在国外取得的。

  政策支持

  在傅丽丽看来,医院的这些针对儿童就医体验的工作能够开展起来,和医务社工的工作受到更多的重视有很大的关系。而医务社工的工作能够得到医院的重视,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部门的对医院的考核指标有了变化。

  2012年,上海市卫生局印发了《关于推进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试行)》,要求在部分综合性医院和儿科、精神科、肿瘤科、康复等专科医院试点医务社工工作,对社工数量,人员配置也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018年11月7日,国家卫健委公开《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考核指标》。医院的人文服务考核中,医务社工制度被单独列为一级指标。

  “医院领导一来重视我们的工作,二来也看到了我们的工作成果,愿意发展医务社工这个专业。”傅丽丽说,今年医院就计划再招聘2名专业医务社工。

  前景广阔

  看到了在儿童就医体验,医疗游戏方面的广阔前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未来不仅希望成为培训基地,拿到国际认证的发证资质,也在寻找更专业的合作伙伴,譬如儿童乐益会。

  据傅丽丽介绍,游戏治疗法课程及培训由儿童乐益会进行设计和实施,儿童乐益会是一个运用游戏和运动的力量来教育并鼓励孩子们克服逆境的国际非盈利性组织。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病房里游戏室的医疗游戏包,就是由儿童乐益会提供。目前,双方更进一步的合作正在恰谈当中。

  在最重要的临床效果研究上,社工部也有意识的组织临床案例的报告、总结,并出版案例集,“今年我们会重点做研究的部分,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一些生理指标的测量,来判断临床干预的效果。”傅丽丽说,其实以色列已有研究表明,“小丑医生”参与外科准备工作后,病人术前麻醉剂和术后止痛药的量相较减少,帮助患儿加快痊愈。国内学者张玉侠对101例住院患儿分的分组研究,让患儿在模拟情景与装扮游戏中熟悉并理解有创操作,研究发现,情境游戏可缓解患儿在住院期间的行为退化,有效降低患儿家属的焦虑、抑郁程度。

  有些护理人员也在给予患儿更多人文关怀中,找到了护理工作的新价值。在傅唯佳所在的护理部,一名原本要辞职的护士,“她告诉我自己做的很累,找不到突破点,后来我推荐她加入医疗游戏辅导小组,在这里,她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激发了潜质,也发现了工作的新价值。最后她留了下来。”

  社工部主任傅丽丽原本也是一名护士长,十几年的护士生涯,她常常有种无力感,“看到有些家庭因为没有治疗费用放弃治疗,看到家长悲痛欲绝的时候,我不知道我怎样才能帮助他们”,经过学习转岗做医务社工后,她发现自己有了答案,也有了更多的能量去为患儿家庭提供帮助, “现在,我觉得自己重新获得了生命的能量,很感谢能加入这份生命影响生命的职业。”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