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和9月,福建、浙江等地先后被曝出“问题胶囊”,并流入市场。两起事件的影响程度虽不及2012年“铬超标”事件严重,但同样引发关注。例如,11月27日——29日举办的第72届全国药品交易会上,企业、协会等专业人士围绕明胶生产、胶囊安全等问展开讨论。岁末,我们不妨回顾一年以来的胶囊安全事件,总结其中的教训。

2014胶囊安全大事表——“明胶暗影”

1000元/吨 VS 4000元/吨

2014年3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称,福建三铭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三铭)等胶业公司使用硫酸碱等工业原料处理原料,制成食用明胶和药用明胶。同时曝光的还有沂水恒源胶业、山东益心生物科技、湖南金龙明胶、河北成大明胶等规模较大的明胶厂。央视报道显示,福建三铭等所用的工业垃圾皮料的价格每吨只有一两千元,而屠宰场出来的新鲜皮每吨售价高达4000多元。[详细]

编辑点评:虽然出现植物等替代原料品,但胶囊问世以来,明胶一直是生产空心胶囊的主要原料。无论是2012年还是2014年,曝光的事件与其说是胶囊安全事件,不如说是明胶安全事件。但无论称呼有何改变,作为上下游产业链的生产企业,谁又逃脱得掉舆论谴责。

2014胶囊安全大事表——9000万粒“毒胶囊”

9000万粒“毒胶囊”流入市场

2014年9月2日,浙江宁海县警方和食药部门联合打掉一非法制售“毒胶囊”黑工厂,查扣空心胶囊44.2万粒、明胶50袋及大批配剂、设备等。查获的空心胶囊及原料中,重金属铬的含量最高超标65倍。除被现场查获的“毒胶囊”外,不法分子非法生产的有毒空心胶囊达9000万粒左右,而且都已经全部进入了流通市场。[详细]

编辑点评:在该事件中,潘某等11人因涉嫌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批捕。不少网友呼吁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安全犯罪。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弄清楚的一个问题是,接连出现的胶囊安全事件,到底是国家监管的漏洞,还是行业自律不足,亦或者是违法成本过低?

72届药交会声音

行业别作践自己 政策莫“逼良为娼”

罗赛洛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索纳克中国区董事长刘刚直言,明胶行业与胶囊行业存在乱象,有多方面的原因,也有多种改变的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行业自己别作践了自己。他认为,胶囊行业的乱象与企业不自律有脱不开的关系,是一个良心问题。“自己不能吃为什么卖给别人?”[详细]

刘刚认为,除了企业自律不够,政府主导也存在问题,集中表现在唯低价是取的招标制度。好质量的背后肯定是价格支撑,不断压价的招标制度就是逼着明胶生产企业去买垃圾骨头、皮革作为明胶原料,以实现通过降低质量也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详细]

安全仍是胶囊行业主流

一个企业有问题并非意味着整个行业有问题,无论是明胶行业还是胶囊行业,行业主流的企业依然有安全性保障。张世德坦言,2012年到现在国内胶囊及明胶行业被曝光许多负面事件事件,这些都是客观事实,但整个行业与个别事件正如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详细]

一枚小小的胶囊涉及多个环节:骨头等原料——明胶——胶囊——药品——达到消费者手中,中间三环涵盖生产环节,环环相扣,互为补充。张世德表示,三个环节唯有共同合作,一起维护产品安全性,最终,消费者将得到最优价值的产品,而这正需要每个环节的每个单体企业强化自律意识。 [详细]

拿什么来拯救胶囊?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