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安徽两省发生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人群聚集性感染,目前已确诊86名丙肝患者。经安徽省卫生部门初步调查,此次感染中发现的丙肝阳性患者均在河南省一家个体诊所接受过静脉推注治疗,感染可能是因为医生违规施治,不更换针头针管连续注射而引起。丙肝症状轻危害大,被称作“隐匿的杀手”。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丙肝能治愈吗?39健康网连线肝病专家为您解答丙肝治疗方法……
13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在卫生部例行发布会上说,在安徽、河南两省一共检出86例丙肝疫情,这些确诊患者都没有临床症状,正在当地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详细]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型肝炎或丙肝(HC),临床表现有发热、消化道症状及肝功能异常等,慢性化程度较为严重... [详细]
我国大约有3800万丙肝患者,丙肝症状不明显,最常见的表现是疲劳,很容易被忽视,疾病发展越到后期越难治愈,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很大,往往被称为“隐匿的杀手”。由于丙肝是隐匿性疾病,且易发展成慢性,因此我国每年丙肝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根据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定义的丙肝传播途径,专家制定出这份高危人群自我检测表,网友只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填答,几分钟就能知道自己是否属于丙肝的高危人群,从而排除自身感染丙肝的可能性。
若有以下症状,请在括号内画“√”
曾在1993年之前输过血或接受过血制品。( )
曾做过胃镜、内窥镜检查。( )
曾做过未经严格消毒的针灸治疗。( )
曾做过血液透析或器官移植。( )
曾经用过未经严格消毒的牙钻等牙科器械。( )
曾与他人共用同一个注射器。( )
曾在理发室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理发、剃须刀具。( )
曾经用过未经严格消毒的器具进行文身、文眉、穿耳环孔等皮肤黏膜损伤性操作。( )
曾在美容院进行过抽脂、割双眼皮等创伤性美容项目。( )
曾有过多名性伴侣。( )
密切接触血液的医护工作人员。( )
家庭成员中有丙肝患者。( )
以上选项只要有一项“√”,那么您就属于丙肝高危人群。不管这类人群的肝功能是否正常,出于对自身健康管理的长远考虑,专家建议应该到正规医院进行丙肝抗体检查,排除丙肝,从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丙肝被喻为“沉默的杀手”,感染丙肝病毒后,很多人在很长时间内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出现。但无症状并不代表没“杀伤力”,如果不治疗,丙肝病毒对肝细胞的破坏将一直持续。丙肝防治关键是“早发现、早检测、早治疗”。
1.需要做哪些检查?
丙肝抗体(抗HCV):可初步筛选是否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丙肝基因(HCV-RNA)定性检测(结果为:阳性或阴性):对抗HCV阳性者需要通过HCV RNA定性试验确诊;HCV RNA定性检测的准确性很高(98%以上),只要一次病毒定性检测阳性即可确诊HCV感染:但一次检测阴性不能完全排除HCV感染,应重复检查 。
丙肝基因(HCV-RNA)定量检测 :HCV病毒载量的高低可以作为抗病毒治疗疗效预测及评估的观察指标,但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疾病的进展并无绝对相关性。
丙肝基因分型:丙肝有许多类型,不同类型治疗时间与效不同,通过分型可以帮助医生决定治疗时间。
B超检查:通过B超检查可了解感染丙肝后肝脏炎症的情况,还可以发现其他相关肝脏疾病,是丙肝治疗前一项重要检查。
肝穿刺活检:有30-40%的病人验血与B超检查正常,但通过肝穿刺活检可发现肝脏已发生病变。对丙肝患者进行肝组织活检可以帮助临床诊断的确认;评价肝脏纤维化与炎症坏死严重程度;评价可能伴随的疾病过程;对疗效的评估。
2.慢性丙肝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丙肝抗体、丙肝基因均阳性,6个月以上,即可确诊慢性丙肝。
单项丙肝抗体阳性,有两种可能:
感染过丙肝,已经痊愈;慢性丙肝,病毒处于低水平复制期,尚不能监测到,因此需要定期随访或进行肝脏穿刺活检。
丙肝患病高危人群或当肝功能明显异常、转氨酶不明原因升高者、发现密切接触人群中已有明确的丙肝患者的人群,都有必要到正规医院的专科去作丙肝抗原体检测,如呈阳性,则需进一步进行核酸检测,以确诊是否患上了丙肝,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肝病内科副主任赵志新告诉39健康网,跟乙肝相比,丙肝不是普查的疾病,所以很多人并没有查丙肝的意识。大部分患者由于早期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患了丙肝不必惊慌,早发现早治疗,丙肝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详细]
对于丙肝,唯一正规的治疗方法就是抗病毒治疗,即干扰素治疗。干扰素首选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如果不能耐受利巴韦林,可单用干扰素。发生失代偿肝硬化者,进行保守治疗或肝移植。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认识丙肝,掌握丙肝的正规治疗方法,积极地进行治疗即可... [详细]
传播途径:甲型肝炎易侵犯学龄儿童和青年。甲肝病毒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经口传染。甲肝也通过输血、接种、注射血制品等而传播。
典型症状:食欲下降、乏力、低烧、关节痛、恶心、呕吐、腹痛。
疾病危害:甲肝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部分情况引发成肝硬化、肝癌。 [详细]
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典型症状:食欲缺乏、厌油、恶心、腹胀。
疾病危害:感染乙肝病毒后,可能成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3岁以下的婴幼儿感染后大多数成为表面抗原或病毒携带者,部分携带者发展成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感染乙肝后迁延不愈,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25%前景不好,但有75%的人仍然有恢复的可能。 [详细]
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典型症状:乏力、食欲缺乏、黄疸及肝脏肿痛。
疾病危害:丁型肝炎病毒不可能单独感染,如果乙型肝炎患者感染了丁型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感染了丁型肝炎病毒,病情会加重。 [详细]
传播途径:戊肝病毒可以经消化道传播,也能通过输血、接种、注射血制品等而传播。
典型症状:乏力、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肝疼痛、腹胀、腹泻。
疾病危害:因饮用水源被戊型肝炎病毒污染,造成数万乃至数十万人的大流行;还有些因聚餐等活动引起的食源性局部小流行。孕妇患病后13%-39%病死,病死率高于甲型肝炎孕妇的病死率。 [详细]